从言,旁声。从言的字,多与话语行为有关。参见“言”。本义为①公开议论或指责君王的过失。《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王。”《战国策·齐策一》:“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以...[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从言,旁声。从言的字,多与话语行为有关。参见“言”。本义为①公开议论或指责君王的过失。《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王。”《战国策·齐策一》:“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以...[继续阅读]
甲骨文作,从宀mian,从贝,从玉。合指宫室府库中藏有贝、玉等珍宝。金文加声符缶(古无唇齿音,缶古代也读双唇音,与宝字读音同)作。本义为①珍宝。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隋、和之~。”[隋、和:隋侯珠、和氏璧...[继续阅读]
甲骨文作,从人,从子。象反手背负婴儿之形。本义为①背负婴儿。《尚书·召告》:“夫知~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夫知:有了家室的成年男子。知:指配偶。厥:其。吁:呼告。]推衍动作行为的本体,引申为背负者,②保母(古代宫廷...[继续阅读]
甲骨文作,象手戴镣铐被人按着跪在地上听候判决之形。本义为①按律定罪,判决罪人。《韩非子·五蠢》:“闻死刑之~,君为流涕。”又:“~而罪之。”由犯了罪给予应得的惩处,引申为投桃报李的②回赠。《诗经·卫风·木瓜》:“投...[继续阅读]
从扌(手),包声。从手的字,多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本义为①用手臂围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琵琶半遮面。”苏洵《六国论》:“以地事秦,犹...[继续阅读]
从心,非声。心,小篆作,象心脏之形。心为部首字,作偏旁时常写作忄。古人认为心脏是思维器官,故从心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等有关。本义为①悲伤,哀痛。《战国策·齐策四》:“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继续阅读]
甲骨文作,象二人相背而立之形。造字时以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概念。本义为①背离,违背。《尚书·舜典》:“分~三苗。”孔颖达疏:“善留恶去,使分背也。”《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之心。”[食人炊骨:人吃人,拿人骨...[继续阅读]
甲骨文作、,象箭插在箭函中的形状。本义说法不一。古代的一个常用义是①具备,推衍为齐备,完备,详备。《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焉。”林嗣环《口技》:“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