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修《临晋县志》提要

清乾隆年修《临晋县志》八卷,共4册,王正茂纂修,杜昌炎、 李诰同订。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刊本。板框大小为20.5厘米× 14厘米,页9行,行20字,小字双行。四周双边,花口,单鱼尾。 线装。
王正茂,字时育,号竹岩,安徽庐江人。进士。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任临晋知县,三十八年主持(1773年)修志并付刻。
记事止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临晋,古张国,谓黄帝臣张若所封地,曾名桑落泉。自唐天宝年 间始以临晋为名,1954年与猗氏县合并为临猗县。
临晋县首志创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7年)和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相继有两次修纂,均佚。清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又修《临晋县志》,康熙二十五年(1686) 付刻并成书,记事止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再修《临晋县志》,此即为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年修《临 晋县志》。清光绪六年(1880年),续修《临晋县志》二卷,载乾隆三 十八年(1773年)以后事,止于光绪六年(1880年)。民国十二年 (1923年),再次续修《临晋县志》二卷,记事止于民国十二年(1923 年)二月。
乾隆年修《临晋县志》约11万字。卷首附县舆图1幅,颇粗疏。 附有《志议》一篇,录正茂与杜昌炎、李诰有关修志体例的对话。全 书不分门目,卷一、二以篇命名,有星野、疆域、山川、城池、坊 里、市肆、物产、田赋、丁徭、库贮、仓贮、廨署、学校、水利、驿 传、铺舍、风俗、礼仪、秩祀、群祀、令尹、师儒、丞尉、武备、选 举、封荫、古迹、沿革、灾祥、方音;卷三职官;卷四人物;卷五贞 妇;卷六、七杂记;卷八艺文。
文与志体不符。物产篇文如楚辞,库贮篇文类语录,山川、职宫、人物等他篇也 因追求文体的虚浮而疏漏。志文夹叙夹议,眉目不清,浮词过多。这是乾隆年修《临 晋县志》存在的问题。对此,编者辩解道:“书志体裁大矣,非敢潜也,因思古自为 子者,类以志篇名,一家之私言。”
旧志疆域包含虞乡,新志以分县后的范围为限,坊里旧仅载村数,今详载村名。 沿革篇记临晋本属桑泉郡,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更名为临晋。又虞乡县在历史上曾多 次与之合并,故虞乡的山川人物亦记于此。山川目记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县潘土 瑞于北社村东北沟中掘出甘泉。旧志曰:“桑泉即桑落泉,可酿酒。”虞信《从蒲州刺 史乞酒》云:“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秋。”山川目还载王恭先记五姓湖之滕景,齐以 沽加按语,敦促保护水域,使之常有江南物产,否则二十年后恐成平土语。
乾隆年修《临晋县志》,以较大的篇幅描述了清代临晋县城的商业繁荣景象。如衣 物、农具、食品、纸品等无不备。田赋丁徭篇推及明代,目的是“详所由来,使览者 详其源流,而宽恤之意油然而生矣”。该志详细记述了明清以来征收赋税情况,如明以 来有军户、民户、盐户、杂役户,分上、中、下三门,于是有原额丁,新编丁,盐丁, 修筑盐丁,屯丁,更名丁,幽免丁,加增丁等,每种丁征收徭役税不同,临晋户二万 七千,口一十五万,去绅 、吏丞、老弱鳏寡以及无业之民,征者不过一万数千户, 至清代军民开荒屯田,赋税征收稍为改观等等。这此记载,对了解明清的税赋制度是 有意义的。
风俗篇记载了当地冠、昏、丧、祭、士、农、工、贾、岁时节令、饮食、衣服等 方面的习俗,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衣服少葛,无冬夏士民皆着大布衣。”“半穴 土而居,他或砌砖如窑状,不则柳斫数椽,蔽风雨而已”。群祀篇则记述了当地祭祀方 面的习俗:“临俗尚鬼,崇祀而鬼非其鬼,所祀也,百室之里,三家之村无不有庙, 岁时享赛拜跪无常,庙会则妇女老幼什百为群。”新志“辨神人,略佛老”,意在使民 不迷。
令尹、师儒、丞尉皆汇聚其名其贤者别为传,此志之通例。选举、封荫记姓氏, 仿尹师儒篇。令尹篇云:“为令尹难,为临之令尹尤难,为临今日之令尹尤难。晋之 南当孔道者凡二十州县,临为瘠,置顿倍难于他邑。”武备篇云:“卫民之军监练,客 氏之军监除。临昔有屯军……令父老言之,犹怒目捂心于五营之毒害……此明柞之所 以不长钦!”旧志八景新志略。灾祥篇极简,以其“天道远也”。方音篇旧附山川,殊 不重视,此则独立成篇,称临晋方言,以入声为多,并广引古籍为证。职官列传仅限 明、清,因金、元以前不得悉其人不得其传也。有详有略,有名甚美而事无据者不敢 附会增益,较慎重也。人物列传始于唐代,间有议论。有为金代文学家麻秉彝、其孙 麻革立传。为在唐玄宗、唐德宗时期朝廷重臣董晋立传,也为富有藏书的王恭先及谢 陈常等当地文人立传。艺文或以地或以人择其尤雅者。选十二篇文章,涉修建,游记, 水利等方面之文。
本志份量最重者当属杂记类,志书对山川、沿革篇未详者单列杂记一篇,分上、 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节录他志或旧志。收《山西通志临虞今古分合辨》,又录万历志十 二条,该志已轶,籍此可概见一二,有《方言汇集》补《方音》篇之不足,对当地方 言颇有研究。
《周景柱蒲州府志》说临晋又名张城。乾隆年修《临晋县志》编者考证后认为, 历史上有东张城,西张城,临晋为西张城故地。历史上有两个临晋。编者通过引经据 典,辨异答惑,详细说明山西临晋的得名经过和地理沿革、疆域。
该志补明成化年以来历次灾异,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生产。如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大饥人相食,次年六月始雨”。“嘉靖十六年(1537年)雨 雹如鸡卵周二十余里”。“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地震有声如雷, 自西北来,地裂,井溢,城郭庐舍尽倾,压死人畜无算,嗣微震不止”。“嘉靖三十五 年(1556年)六月,黑青见,时有黑气,其疾如风。虽密室无不至,至则人皆昏迷, 或手足面肤被伤,即出黄水,遍地惊扰,亦卒无真迹。说者谓地震压死强魂,理或然 也”。
下部分为新志新收录部分。收郭为观《涑水考》,考证了涑水的发源地和流经区 域;乔光烈《涑水碑记》,为该县治理水患的史料,记录涑水发源绛县,经邑猗氏临晋 虞乡永济入五姓湖,归黄河,凡四百里,河道瘀滞,以致涑涨不能达湖,湖浅无以容 涑,故乾隆甲戌年(1754年),疏通修堤,为民谋利。《本邑药材》篇,由记述了地 黄、山药、远志、香附等近50种中药材产地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商业资料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年修《临晋县志》所收《跋疆域篇后》,载雍正五年 (1727年)临晋与虞乡分县原因是县令刘国琼虐民,民反所致,颇能直书史实。
总之,本馆所收乾隆年修《临晋县志》版本稀缺,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 值。



更多同类【珍贵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