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残疾人事业 > 列表
中国残疾人事业 共有 58 个词条内容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参加华北私立聋人学校(现北京第二聋哑学校)校庆时题诗:使聋能听哑能言,造化无端自惹烦。科学神奇天可补,不平社会要推翻。...[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0年

    12月11日,内务部公布实施《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1年

    11月,周恩来总理签发《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2年

    黄乃同志在旧盲文字母符型的基础上综合、调整,提出以注音字母为基础、采用分词方法拼写普通话的《新盲字方案》,1953年得到推广,从而统一了全国盲文文字,并沿用至今。4月29日,内务部公布《关于执行〈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3年

    1月,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为盲文出版,这是建国后第一种盲文读物。7月,中央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设立盲文编译组。12月30日,并入新成立的中国盲人福利会,成立出版组,出版组负责人为姜本信。3月,中国第一个残疾人福利...[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4年

    1月,毛泽东同志在与盲人福利会负责人张文秋谈话时说:“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你既然是为被压迫的人谋解放才出来革命的,为什么不去解放这些最痛苦的人呢?我劝你去,你要为他们解决困难,谋福利。”3月,中国盲人福利会主办的...[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5年

    4月,中国盲人福利会创办的全国盲人训练班开学。设师资、按摩、音乐、普通工艺与农艺四个班,290多名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成为我国盲人事业的骨干。7月,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筹委会)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当选为世界聋人联合...[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6年

    2月,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在北京成立,宗旨是:协助政府联系广大聋哑人群众,为聋哑人福利服务。伍云甫为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主任委员,林士笑、余益庵(重听)、吴燕生、马志远、陈驰(聋人)、洪雪立(聋人)为副主任委...[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7年

    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对办学方针、任务、人员编制、师资等作出规定,确定盲校小学学制为6年,聋校学制为10年。盲童、聋童入学年龄为7~11岁。指出,盲聋哑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组...[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

1958年

    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从事聋人工作的同志时说:全国有几百万聋哑人,比一个小国家的人还多,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4月28日~5月13日,以全俄聋协中央理事会主席保·基·苏卡金为团长的全俄聋协代表团一行五人应邀来我国访问,参观了北...[继续阅读]

中国残疾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