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帝国 > 列表
大明帝国 共有 99 个词条内容

洪宣两朝隆升西北地位 使其与乌斯藏不分伯仲

    ○ 平定安定、曲先之乱,升赏西北僧俗界平乱人士安定曲先之乱的肇启是这样的:永乐末年,朝廷派了中官乔来喜、邓成等出使西域,途经安定、曲先之地。大约有5000人的番寇突然间包围了朝廷使团,卷走了朝廷的颁赐之物,杀了宦官乔来...[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宣德政治笼络和经济优渥,大明西北边疆稳定巩固

    永乐中期西域大国别失八里(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新疆)国丧不断,大明天子朱棣屡屡遣使予以相助,就连新王纳黑只赤罕妹妹当年出嫁时的嫁妆也是永乐帝令人协助办理的。因此说别失八里与大明有着良好的关系。可偏偏没想到的是这个...[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洪武时期构建的大明北疆三道防线

    元顺帝北逃后,朱元璋组织人马进行了北伐和“清沙漠”,洪武二十年正月癸丑日,他“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永乐改造北方边镇,自造北疆“癌症病源”

    可谁曾想到,老朱皇帝如此精心构建的北疆军事战略防线到了他的“好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就给毁了。○ 天才皇帝开启北疆边镇防御体系“靖难之役”距今已有600年了,读史明理者都知道,所谓“靖难”就是朱棣为了篡...[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朱棣战死后,继位的儿孙朱高炽、朱瞻基对大明北疆战略之调整

    永乐皇帝几乎战死北疆,作为天朝上国之主,尤为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盛世之治”的一代雄主最后落得这般结局,这可没什么可炫耀的。他的死极有可能是中了金忠与蒙古人合伙设计的圈套,张辅、杨荣、金幼孜等这些第五次北...[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边疆“一元化”制演变为“三元共存制”

    朱高炽上台后正式确认的10位边疆地区总兵官或接近于总兵官,除了云南总兵官沐晟、广西总兵官顾兴祖和交趾参将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外,有6位总兵官或接近于总兵官镇守在北疆。他们是大同总兵官武安侯郑亨、辽东总兵官武进伯...[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明宣宗对待北疆国策的修补

    经过永乐、洪熙和宣德三代共同培育而逐渐成形的“三元共存制”,从根本上来说不失为铲除明初塞王独尊的“一元化”潜在威胁的一大良方,它使大明君主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此解决好了大明北疆问题。尤其是...[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明宣宗的三次北巡

    说起明宣宗北巡,以往研究者常常将其看做是风流天子的军事旅游,至于重创兀良哈一事似乎属于巧合。那么事实真相到底如何?○ 明宣宗第一次北巡——宣德三年(1428)八月事情还得从永乐皇帝驾崩榆木川讲起。我们在《永乐帝卷》考...[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德礼治国 政治吏清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宣德皇帝从一开始即位就打着“恪遵成宪”和“敷宣德意”之旗号,“克致太平”(《明宣宗实录》卷50)。朱瞻基确立这样的治国理政指导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鉴于永乐中晚期开始出现的社会危机日益严...[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

纳谏进言 君明臣直

    从政治层面角度来讲,判断王朝的某个时期是否进入了太平盛世,不仅要看其统治阶层主干队伍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与才能,而且还应该观察其是否存在着一个相对开明的政治氛围和容忍空间,套用人们习惯的说法,那就是是否出现了“君...[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