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家电巨头豪赌3000亿!终结科林电气“三国杀”
太阳能光伏 | 2024-06-28 18:27

光伏行业低迷的背景下,海信并购科林电气并深入光储领域,不仅表明其标的公司的优质性,更彰显了海信集团布局新能源领域的决心。

文 / 李欣 来源 / 储能严究院图源 / 海信集团

历时百余日的科林电气控制权“争夺战”似乎迎来终章。

6月28日,科林电气(603050.SH)发布公告称,在本次要约收购期限内,预受要约的股东账户总数为2753户,预受要约股份总数共计6220万股,占公司目前股份总数的22.82%。

这意味着海信成功发起了要约收购,赢得了与科林电器实控人及石家庄国资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战。

在光伏行业低迷的背景下,海信并购科林电气并深入光储领域,不仅表明其标的公司的优质性,更彰显了海信集团布局坡长雪厚的新能源领域的决心,在新掌门贾少谦的率领下,向营收3000亿大关发起冲刺。

△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来源:海信集团官网

众所周知,国内家电巨头对于新能源的“觊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传统的“白电巨头”海尔、格力到“黑电王者”TCL、创维,这些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光伏行业。

然而,这到底是商业上的新机遇,还是企业转型中的重大挑战?

01家电“大佬”强势入局

海信网能对科林电气的控股战从3月15日正式公开至6月26日截止,历时104天。

截至6月26日的要约收购期满,科林电气共有2753户股东预受要约,涉及622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近23%。

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海信网能共计持有上市公司9520.8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4.94%。并持有李砚如、屈国旺委托的2607.99万股股份的表决权,占公司总股本的9.57%。海信网能合计持有该公司44.51%的表决权。

△来源:科林电器公告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科林电气非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得高于75%才能满足上市条件。考虑到当前的股东持股结构,此次要约收购成功,非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将最高达到74.4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海信网能成功收购科林电气部分股权,将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这同时意味着,科林电气的原实际控制人团队和当地国资已无法继续增持股份,无法阻止海信网能的接管。

近年来,海信集团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链,而科林电气作为智能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涉足光伏发电系统、充电桩等新能源业务,与海信集团的战略重点高度契合,因此双方的交集显得对海信来讲尤为重要。

自2024年3月起,海信网能开始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科林电气股份,同时受让部分股权和表决权,毫不掩饰其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雄心。

截至6月12日,海信网能已持有科林电气3392.12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4.94%,合计持有24.51%的表决权。

为进一步控股科林电气,海信网能向上市公司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5月13日,科林电气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海信网能计划以33元/股的价格(除权除息后为27.17元/股)收购科林电气20%的股份,其目标直指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海信网能曾表示,海信布局新型电网、新能源,是一项重大长远决策,这也是海信集团整体战略规划重要组成内容。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具备了市场上独特的竞争优势。

尽管家电市场近年来表现疲软,但此次海信集团收购科林电气,则是其正式入局新能源行业关键一步。

自2017年上市以来,科林电气在光伏、储能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快速发展。其在新能源业务方面表现较为亮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成为海信网能的收购目标之一。

据其2023年财报显示,科林电气营业收入为39.04亿元,同比增长48.88%,归母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增长161.36%,其中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为5.33亿元,同比增长271.27%。

相比之下,海信网能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6.67亿元和0.73亿元,仅为同期科林电气的17%和24%。从财务数据来看,海信网能此次的收购,颇有点“蛇吞象”的味道。

对于海信来说,接手一家业绩优良的公司是其最快速、最稳健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途径之一。

02突破界限,产业链延深一环

除了海信外,包括美的集团、TCL、创维、海尔、格力、奥克斯等国内家电巨头已悉数入局光储能产业链,通过密集的并购活动加深了它们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对于这些家电企业而言,尽管它们进入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目标和路径可能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家电企业涉足光伏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家电+光伏”产业的协同效应,能够增强产业链的完整性,并与现有业务形成一定的关联和协同。

光伏行业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品牌密集型”的综合性行业。家电巨头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能够借助其在制造、组装和销售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有效扩展光伏产业链。

例如,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不仅在光伏储能光伏太阳能产品上展开合作,还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同样,创维将光伏业务整合到多媒体业务体系中,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其次,任何企业的多元化扩张,最终还是要考虑中短期的经济效益。对于诸如美的集团、TCL等头部企业来说,当前家电业务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必须提前布局新的业务领域。

从目前家电企业在光伏产业的布局来看,主要集中在光伏组件、建设安装和渠道分销等环节。

具体来看上述家电企业的布局,TCL科技通过收购并控股中环股份,成功进入产业链的上游光伏组件环节,其子公司TCL中环成为国内硅片龙头企业。格力则参与新能源业务,涉足储能、光储+家电和光伏开发等多个领域。   

与格力不同,创维、海尔以及美的仅涉及到光伏产业链下游的建设安装和渠道分销环节。其中,海尔、创维和美的主要发展焦点放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光伏行业成本的持续下降,特别是在户用市场推广扩大的背景下,光伏发电系统已经逐渐呈现出“家电化”的产品属性和发展趋势。

然而,家电企业转型进入光储能赛道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行业性的挑战。

例如,对于格力的“光伏+储能+空调”布局来说,首要的挑战是成本问题。尽管光储能材料已进入低价阶段,但按目前的市场行情,储存一度电的电池成本仍然高达数百元,消费者能否接受这样的价格仍然存疑。

其次是电路改造问题。储能电如果要为其他电器供电,需要单独的布线和其他电器的直流改造,这将考验家电企业更新产品的效率。如果不能提供更多产品支持,消费者体验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购买光储家电的意愿。

对于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布局的家电企业而言,它们还需要考虑到租赁业主在有限收益内承担的风险,以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和租赁业主的投资回报。

△来源:腾讯元宝AI

当前,光伏整个产业链“产能过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由于市场增速迅猛且需求潜力巨大,光伏领域依然充满发展潜力。

家电巨头跨界光伏领域,为光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这些企业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因为大浪淘沙,能经过这一轮洗礼并且成功留下的企业才是“真金”。   

       原文标题 : 家电巨头豪赌3000亿!终结科林电气“三国杀”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