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敦煌 > 正文

单幅佛传故事画《降魔成道》
敦煌

“降魔成道”是佛传故事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其内容是讲: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即将得道成佛时,魔王波旬惊慌害怕,担心释迦牟尼成佛后,将会给人间带来幸福太平,他就会失去地盘和权威。因此带领魔军眷属前来阻挠释迦牟尼成佛。魔王先以美女诱惑,后以武力威胁,均遭失败,最后释迦牟尼战胜魔王,魔王波旬伏地皈依。
由于这个故事情节是释迦牟尼由俗人成为佛陀的重要情节,而且内容具有戏剧性。所以常被石窟、寺院作为壁画描绘的题材。敦煌莫高窟以此内容情节绘制的壁画称作: “降魔变相” 或 “降魔变”。从北魏到五代共绘制七幅,其中北魏三幅,绘制在第254、260、263窟。北周一幅,绘制在第428窟。唐代两幅,绘制在第112、156窟,五代一幅,绘制在第23窟。这七幅 《降魔成道》单幅佛传故事画,在构图上大同小异。只是图中的人物多少,绘画的时代风格不同而已。其中北魏第254窟和北周第428窟,最具有代表性。
第254窟《降魔成道》绘在主室南壁中层,高1.68米,宽1.45米,面积约2.4平方米。画面正中已成道的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佛坛,背有火焰纹头光和身光,左手执衣裙,右手作指地印,神态泰然,镇定自若。左下侧魔王波旬率三个女儿,以美色引诱释迦牟尼。三个女儿,姿态相异,搔首弄姿,千娇百媚,顾盼有情。企图以女性的魅力,诱惑、动摇释迦牟尼的意志。释迦牟尼毫不动心,以其法力将左侧的三个美女,变成了右侧皱纹满面,头面干瘪,白发覆顶的老丑嫫母,由老丑嫫母又变成了白色骷髅。画面上部,释迦牟尼的两侧是魔军众妖,牛头马面,虎口羊角,象头人身,奇形怪异,狰狞凶恶,杀气腾腾,或张弓搭箭,或操戈持剑,或吐火放蛇,企图用武力征服释迦牟尼。佛经上说: 此时,释迦牟尼已成佛道,泰然不动,略施法力,用手一指,魔军众妖便“抱石不能举,举者不能下,飞矛戟利矟,凝虚而不下, 雷震雨大雹,化成五色花, 恶龙蛇毒,化成香风气”,上部画面正是此段经文的描绘。佛坛下面,有伏地叩头,长跪合掌的魔兵,表现魔兵战败,向释迦牟尼伏首乞求,皈依佛门。古代画师利用对称均衡,动静结合,相反相成的传神手法,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生动的故事情节,以魔兵众妖的凶恶丑态和惊慌失败,来衬托释迦牟尼的坚定镇静和胜利,使这一故事情节更具有戏剧性。(参见白描图11)
北周第428窟北壁中层的《降魔成道》 图与北魏第254窟的构图相同,只是魔兵众妖没有第254窟那么多,但构图比第254窟更加对称均衡。妖魔鬼怪的形像比第254窟更加狰狞可怕。此幅 《降魔成道》 图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龟兹艺术的明暗晕染法与我国民族传统晕染法相结合,表现人体的立体感,涂以白粉显示高光。随着岁月的流失,当年绚丽的色彩大都变色,面目全非了。表现人体的肉红色变成了沉重的灰黑色,晕染的色带变成了粗壮的黑线。当初不显眼的白色变得黑白分明。人物面目出现白眼圈,白鼻梁,白眉棱,白牙齿,白下巴的五白面孔,使原来神情静穆的佛陀也变相了。精致优美的画风,变成了形象怪诞,作风狂放的画风,给人一种异样的审美感受。(参见白描图第12)


第254窟·北魏·单幅佛传故事画·降魔成道



第428窟·北周·单幅佛传故事画 ·降魔成道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