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敦煌 > 正文

单幅佛传故事画《双林涅槃》
敦煌

佛陀涅槃是佛传故事中最重要的内容,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结束了一生的苦修、传教、救度众生、摆脱了生老病死的轮回苦境,达到了一种“常乐我净”、“不死之死”的涅槃境界。这也是所有佛门弟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由于这一内容的重要,几乎所有的佛教石窟,寺院中都有佛陀涅槃的塑像和壁画。这一内容主要表现的是:释迦牟尼80高龄时,身体衰老,力不从心,自知寿命的时间快要到了,抓紧生命的最后时刻,教化众生,弘扬佛法。带病行至拘尸那城外河边一片婆罗树林时,自觉身体不适,便让小弟子阿难在两棵婆罗树中间,铺上草和树叶,又将僧衣铺在上面,头向北方,面向西方,头枕右手,右胁而卧,欲以涅槃。弥留之际,又向众弟子临终遗教,并交代了火化安葬之法。佛陀逝世后,弟子亲属,天人四众,奔丧举哀,依照佛陀遗嘱,火化遗体。摩揭陀国和释迦族等国,将佛陀舍利 (骨灰)分成八分,各自在本土建塔,敬奉供养。
莫高窟中表现佛陀涅槃的内容有三种形式:单幅的《涅槃变相》;彩塑和壁画结合的大型涅槃窟龛;连环画式的大型《涅槃经变》。从北周到唐代,单幅《涅槃变相》共绘制九幅,其中北周一幅,绘在第428窟。隋代四幅,绘在第280、295、420、427窟。唐代四幅,绘在第44、92、120、185窟。这些单幅的《涅槃变相》,由于绘制的时代不同,不仅艺术风格不相同,而且所表现的内容也不相同,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内容越画越丰富。由单调的《涅槃变相》发展成了繁杂的组合式连环画式《涅槃经变》。
莫高窟最早的单幅 《涅槃变相》绘在北周第428窟西壁北侧。构图简明,内容单一。画面中只表现了佛陀涅槃后,佛门弟子对佛陀的哀悼。画面中的佛陀双手伸直,侧身而卧。这种姿态,既不同于中原龙门石窟普泰洞中石刻涅槃像:释迦牟尼仰卧床上,犹如常人之死态;也不同于印度犍陀罗艺术中涅槃像: 释迦牟尼右手支颐,右胁累足,安详而卧。它是印度与中原姿态结合的一种过度姿态。佛陀身后的光焰纹背屏之后,有二十二身佛弟子,以各种不同的痛苦神情,表示对佛陀的哀思。佛陀足部是手摸佛足,悲伤哭泣的迦叶。迦叶是佛的大弟子,为弘扬佛法,苦行一生。佛涅槃时,他在外地弘扬佛法。佛涅槃后,已入金棺,即将火化时,他才赶到,未见佛面,格外悲痛。佛陀为了安慰迦叶,特为他显灵,从金棺伸出双足,让迦叶抚摸。佛弟子身后有四棵枝叶繁茂的婆罗树,树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烘托了哀悼的悲伤气氛,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画中的人物形像面相方圆,高鼻阔耳,厚唇大嘴,身短体壮,采用西域凸凹法晕染,由于变色,人物面相,出现了五白特点: 即白眼圈,白鼻梁,白眉棱,白牙齿,白下巴。白描图无法体现这一特点。(参见白描图15)
唐代第148窟和第332窟以连环画形式绘制的《涅槃经变》规模宏伟,内容丰富,绘制精美。而单幅的《涅槃变相》不如隋代丰富、完美。隋代四幅《涅槃变相》中,第295窟,内容丰富,绘制精美。在构图形式和环境布置上与北朝第428窟 《涅槃变相》相似。画面左右画了两棵连枝的婆罗树,树上白花朵朵,表现悲哀气氛,婆罗树上两侧,各有一身飞天,展臂散花,表示诸天供养。婆罗树下,是佛陀涅槃,众弟亲眷,悲伤哀悼。与北周第428窟不同的地方是: 佛陀已是头枕方枕,右手支颐,双足并累,侧身右胁,安祥而睡,已与印度犍陀罗艺术中的涅槃姿态完全相同。佛陀四周举哀的已不仅是佛门弟子,增加了菩萨天人和世俗弟子。他们有的搥胸大叫,有的自拔头发,有的摘取头上和身上的首饰璎珞,表示对佛陀涅槃的哀悼。除保留北周第428窟中迦叶摸佛足的内容情节,又增加了如下内容情节:
1.画在佛陀头部,身坐莲台,足踩莲花,上身前倾,右手抚膝,向佛施礼的贵妇人,表现佛母摩耶夫人从天下降,吊唁佛陀的内容。
2. 画在佛母面前,佛陀枕下的一条曲身仰首的苍龙,表现恒河龙王,四大海神,请佛住世的内容。
3. 画在龙王右侧,佛陀床边,头戴珠冠,项系银圈,足戴脚镯,臂饰环钏,上体裸露,仰卧翻滚者,表现密迹金刚见佛灭度,“哀伤懊恼,悲不自胜,昏迷闷绝,颠坠于地” 的内容。
4. 画在密迹金刚右侧,佛陀床边,身著僧衣,盘腿入定,坐于熊熊烈火中者,表现佛弟子舍利弗,不忍看佛陀涅槃,而自己投入烈火,身先入灭的内容。
5. 画在迦叶手摸佛足后边,立于莲花上的老者,表现佛陀最后收的一佛门弟子的内容。佛经上说:此人名叫须跋陀罗(汉译善贤),原为拘尸那城的一位婆罗门梵志,已有一百二十岁,苦心修道,聪明多智,已得五神通。佛陀在双树林涅槃时,前来求教。佛陀为他说法,收为弟子,须发自落,即成罗汉。
此幅 《涅槃变相》不仅依据佛传故事的内容情节,而且参照杂柔了 《大涅槃经》、《摩诃摩耶经》、《迦叶赴佛般若涅槃经》、《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等佛经上的内容情节。实际上已由单幅的佛传故事画《涅槃变相》,发展为组合式的单幅《涅槃经变》 图。为唐代连环画式大型 《涅槃经变》 图奠定了基础。
此幅 《涅槃变相》 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
1. 构图巧妙,主次分明。安祥如睡的释迦牟尼涅槃像居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而且面积几乎占了整个画面的一半。在涅槃像的四周,古代画师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按照画面的整体构图,巧妙地组合在一幅壁画上,主次分明,协调紧凑,体现了古代画师的丰富想象力和创作才能,堪称当今现存同类佛教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2. 动态传神,性格鲜明。画中的人物各具动态神情。佛门弟子,举手搥胸,悲伤哀思;世俗弟子,自拔头发,摘取首饰; 佛母摩耶,倾身低首,默默吊唁; 金刚力士,悲不自胜,昏绝倒地; 弟子舍利弗,禅定火中,身先入灭; 弟子迦叶,手摸佛足,悲痛哭泣。所有的人物都以各自的动态神情,表现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以人物外部动态神情,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画师 “以形留神” 的高超绘画技艺。(参见白描图17)


第428窟·北周·单幅佛传故事画·双林涅槃



第295窟·隋代·单幅佛传故事画·双林涅槃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