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来源: ①不完全燃烧与热解, 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工业及释放PCBs的释放。②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类...[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其来源: ①不完全燃烧与热解, 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工业及释放PCBs的释放。②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类...[继续阅读]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大量生产使用的主要是有机氯农药类POPs,占农药使用量的一半以上。据统计,1970年我国共使用六六六、DDT和毒杀芬等有机氯农药19.2万吨,占农药总量的80.1%; 20世纪80年代初,有机氯农药仍占总量的78%; 我国累...[继续阅读]
一般以气体的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发生扩散和迁移,导致POPs的全球性污染。大气中POPs的主要来源有: ①农药施用过程中的挥发和农药产生的微滴飘移;②在土壤和植物表面残留的挥发; ③施用农药的土壤粉尘的风蚀; ④...[继续阅读]
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营养来源,土壤中存在POPs无疑会导致POPs在食物链上发生传递和迁移。我国农业在禁用DDT和六六六20年后,一些地区土壤最高残留量仍在1 mg/kg以上。1988年调查的中国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呈现南方>中原...[继续阅读]
POPs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残留及富集近年来已逐渐引起重视。研究表明,有机氯类污染物在华南地区地下水中普遍检出; 淮河黄浦江等水体中多氯有机物浓度高于国外相应的浓度,沉积物中多氯有机物浓度与国外部分水体沉积物中的多氯...[继续阅读]
食品中POPs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农药是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手段,而类似于艾氏剂、氯丹、敌敌畏、狄氏剂、灭蚁灵及毒杀芬等农药可残留在农作物中,进而使得食品中因含有这一有害物质而威胁...[继续阅读]
释放于湖泊、海洋等水体中的POPs一方面被悬浮颗粒物吸附向水底沉积,另一方面通过水表面微层向大气挥发。土壤和空气中PCBs浓度的一项历史记录和北极圈六氯环己烷 (HCH) 的空气海洋交换通量的研究表明,POPs正以一定速率从污染的...[继续阅读]
POPs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POPs被吸收后,主要分布和蓄积于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及肝、肾等中性脂肪内。通过环境、饮食、职业接触和意外事故等途径,当POPs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并超过一定浓度作用于人体时,可...[继续阅读]
环境中的POPs通过胃肠道进入机体,经肠道吸收后,一部分可随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由于POPs具有高脂溶性的特点,POPs易溶于脂肪中,对脂肪和类脂质有较大的结合力,所以能蓄积在体内组织中,所造成的损害也逐渐积累,表现为慢性中毒...[继续阅读]
POPs大多具有强烈的 “三致 (致癌性、致畸变、致突变)” 效应,人类和动物通过饮食和环境污染等途径摄入或接触到POPs,将可能导致生殖、遗传、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等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害身体健康。本书在论述各POPs类型...[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