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 列表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共有 322 个词条内容

5.鱼腥藻毒素-a (s)

    鱼腥藻毒素a (s) 是N-羟基鸟嘌呤的单磷酸酯,见图1-12。鱼腥藻毒素-a (s) 是极性物质,可溶于水、乙醇、甲醇,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鱼腥藻毒素-a (s) 具有与鱼腥藻毒素-a类似的拟胆碱作用,但并不具有鱼腥藻毒素a直接的激动剂和神经肌肉...[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6.麻痹性贝毒毒素

    麻痹性贝毒毒素是一类多叠六元环结构的四氰嘌呤衍生物,属于生物碱,其基本结构是有两个胍盐基的四水化嘌呤,活性基团分别为7、8、9位胍基及其附近C12位羟基,见图1-13。目前已发现该类毒素有28种以上,根据基因的相似性可将毒素分...[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7.脂多糖内毒素

    脂多糖内毒素是蓝藻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由类脂A、核心寡糖和O特异多糖组成。蓝藻脂多糖内毒素的类脂A与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不完全相同,种类更多,而且往往含有少量的磷酸。脂多糖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肝库普弗细胞、...[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一、蓝藻毒素的急性毒性

    藻毒素大剂量短时间进入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的发生,严重的可以致死。动物实验表明,饮用含蓝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厌食、呕吐、乏力、嗜睡、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导致呼吸急促、死亡;直接接触含有蓝藻毒素的水,会引起敏感...[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二、蓝藻毒素的慢性毒性

    环境中藻毒素往往含量较低,长时间作用于机体后,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系统出现慢性损伤,部分藻毒素甚至有致癌或促癌作用。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柱胞藻毒素小剂量长时间作用均可以诱发慢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动物实验和...[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三、蓝藻毒素的靶器官毒性

    蓝藻毒素进入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各器官系统,甚至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实验动物神经系统相关功能的改变。其生物作用的常见靶器官为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常见以肝脏作为靶器官的毒素分别是微囊藻毒素...[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四、蓝藻毒素的非靶器官毒性

    蓝藻毒素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系统后,除了直接在靶器官中发挥生物学毒性作用外,亦可引起其他非靶器官的毒性效应,尤其是遗传毒性、致癌性和发育毒性等远期效应。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柱胞藻毒...[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五、蓝藻毒素中毒的治疗措施

    蓝藻毒素种类多样,其毒性靶器官及致毒机制也各不相同。但目前无论是神经毒性或肝脏毒性的蓝藻毒素中毒后,多数根据其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绝大多数蓝藻毒素目前没有特异性药物可使用。因此,减少暴露、预防为主是目前防止...[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第三节 人类对蓝藻毒素危害的认识历程

    自然界中水华暴发时,若无外来影响,水体中溶解的蓝藻毒素含量至多只有0.1~10μg/L。虽然细胞内的蓝藻毒素会高出几个数量级,但是大型湖泊、河流中蓝藻释放的蓝藻毒素可被大量水体稀释。因此,蓝藻毒素的毒性作用通常表现出来的...[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一、饮用水污染

    饮水途径是蓝藻毒素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太湖地区人群通过饮水途径摄入的微囊藻毒素量占总摄入量的65.67%。水源被藻毒素污染后未被处理或者处理不彻底是主要原因。水环境中的蓝藻毒素可分溶解性蓝藻毒素和细胞内蓝藻毒素...[继续阅读]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