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名与渊源 亦称全身虚寒证。《中藏经》:“阳病则旦静……盖阳虚喜阳助,所以朝轻而暮重。”2.概念 是指由于体内阳气虚衰所导致的一种证候。3.临床表现(1)气虚表现: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少气乏力。(2)虚寒表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别名与渊源 亦称全身虚寒证。《中藏经》:“阳病则旦静……盖阳虚喜阳助,所以朝轻而暮重。”2.概念 是指由于体内阳气虚衰所导致的一种证候。3.临床表现(1)气虚表现: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少气乏力。(2)虚寒表现:...[继续阅读]
1.别名与渊源 亦名心虚寒证。《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虚者,手少阴经也。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2.概念 心阳虚证是指由于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继续阅读]
1.别名与渊源 《灵枢》五邪篇:“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2.概念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3.临床表现 食少,腹胀,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继续阅读]
1.别名与渊源 《类经附翼》真阴论“:……总之,真阳不足者,心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肢不收,或眼见邪魔,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2.概念 肾阳虚证是肾脏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气化无...[继续阅读]
1.别名与渊源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热身躁烦心躁悸。”2.概念 心肾阳虚证是指心肾阳气虚衰,温运无力,致血行瘀滞,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证候。3.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形寒肢冷,肢体浮...[继续阅读]
1.别名与渊源 《景岳全书》:“肾泻证……每于五更之初,或天将明时,即洞泻数次……其故何也?盖……肾中阳气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2.概念 因...[继续阅读]
1.别名与渊源 《千金要方》小肠腑“: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手太阳经也。病苦颅际偏头痛,耳颊痛,名曰小肠虚寒也。”2.概念 小肠虚寒证是指小肠阳气亏虚,机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3.临床表现 大便水谷不化,小...[继续阅读]
1.别名与渊源 又名大肠阳虚证。2.概念 大肠虚寒证是指大肠阳气虚衰,固摄无力所表现的证候。3.临床表现 久泻久痢,腹痛隐隐,喜热喜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4.病因病机 本证的基本病机为大肠阳气不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