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较为肯定的临床作用: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改善肿瘤患者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机体功能状况;减轻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促进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后患者的体质恢复;提高放...[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较为肯定的临床作用: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改善肿瘤患者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机体功能状况;减轻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促进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后患者的体质恢复;提高放...[继续阅读]
恶性肿瘤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肿瘤的转移是非常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在临床上如何观察抗转移,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方案,而且还没有确切的抗转移药物用于临床。中医药对抗肿瘤细胞转...[继续阅读]
肺癌,古称“肺积”“息贲”,已成为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各大中城市,肺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已上升为首位。根据多年临床的总结,朴炳奎教授在1985~1990年期间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继续阅读]
近40年来,中医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提出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四大法则。其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是关于扶正培本法和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中医的扶正培本在癌症治疗中,最突出的就是能提...[继续阅读]
1.活血化瘀剂阻断基质的降解基质的酶降解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浸润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产生多种破坏基质的蛋白酶,其中以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PA)的研究较为深入和持久。PA是一种特异性的丝氨酸蛋白酶,以两种...[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医生,我们应当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戒骄戒躁,真正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在医疗作风上坚持实事求是,对于肿瘤患者,能治者全力以赴,不能治者亦不大包大揽。首诊患者首先要考虑诊断是否清楚,要认真了解患者的治疗经过。对于...[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学术代有传人,中医学术的发展、传播离不开一代代中医人的耕耘,更离不开后来者的成长、发扬。肿瘤辨病与辨证的实施需要医生经过较高水平的专科训练,而目前治疗肿瘤的中医生水平参差...[继续阅读]
科研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科研精神指科学研究者从事科学活动所需要的精神素质。朴炳奎教授在数十载的科学研究道路上一直秉承着实事求是、传承创新、团队协作等宝贵的科学研究精神,而这些精神为朴炳奎教授在科...[继续阅读]
1.承前启后,创立新说——“正气内虚”“毒邪致癌”是恶性肿瘤的发病学基础朴炳奎教授认为“正气内虚”是恶性肿瘤的发病学基础,强调“扶正培本”治则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主导地位,指出肿瘤之“虚”与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