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穴位埋线疗法 > 列表
穴位埋线疗法 共有 321 个词条内容

二、操作方法

    1.根据中医诊断及穴位处方,选好合适体位,一般先埋背部穴位再埋腹部穴位。2.选准穴位,做好标记,进针点一般选在穴位的下方1cm处。3.常规消毒。4.局麻: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先在进针点打出局麻皮丘,然后向埋线的深度边推麻药边进...[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三、任氏“两快一慢”操作手法

    在埋线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法很重要,合理的操作手法可以减少病人痛苦,手术更加安全、准确。任树森医师在长期的埋线实践中摸索出“两快一慢”操作手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且病人痛苦小。具体操作方法为:左手食指和拇指...[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一、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2.穴位埋线,针刺一定到达适当深度(穴位刺入深度),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不要埋在脂肪组织中,以免不吸收。3.埋线时如有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露出皮肤外,一定要拔出,以免感染。如局部红肿热痛,说明有感染...[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二、治疗反应

    埋线后,患者均会出现一些反应,这些反应有的属于正常反应,有的属于异常反应。(一)正常反应1.埋线术后,穴位局部组织损伤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一、病情

    一般急性、亚急性患者可7~10天埋线一次,慢性病患者可15~30天埋线一次。疗程也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一般病变2~3次为一疗程,慢性者3~5次为一疗程,顽固性者可1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治完后可间隔休息一定时间,一般是1~2次埋线...[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二、埋线方式

    根据埋线方式来确定频率及疗程,主要是根据羊肠线和生物蛋白线吸收情况而定,如病情需要而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还未吸收,则应离开原埋线点1~2cm埋线。此疗法为绿色、无毒副作用的方法,分为埋线治疗期(15天埋线一次,3次为一疗程...[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一、手太阴肺经

    1.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桡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着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一、第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三、足阳明胃经

    1.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

四、足太阴脾经

    1.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夹咽部两旁,连系...[继续阅读]

穴位埋线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