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针灸学 > 列表
针灸学 共有 729 个词条内容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四经分出的支络和脾之大络的合称,始见于《灵枢·经脉》,也称“十五别络”。十二经脉从肘膝以下分出十二条,任脉从鸠尾穴,督脉从长强穴各分出一条,加上脾经从大包穴分出的一支大络,共十五络。十五络脉在体表的...[继续阅读]

针灸学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首见于《灵枢·经别》。是十二经脉通过“离、入、出、合”而别行于身体较深部位的特大分支,是十二经脉的重要补充部分;它既不是经脉的一般分支,更不同于络脉,故又有“别行正经”之称。对于十二经别,历代研究者甚少...[继续阅读]

针灸学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简称“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之总称。“筋为肉之力,腱为筋之本”(《说文解字》)。它与运动密切相关;然其具体所指大家看法不一。最早见于《灵枢·经筋》;在《素问·厥论篇》和《灵枢·官针》里也有部分内容。十...[继续阅读]

针灸学

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简称“皮部”,是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皮表部分之总称。浮络皆分布于皮表,故皮部与浮络密不可分,其命名也合在一起。“皮部以经脉为纪”,首载于《素问·皮部论篇》;但有关论述还散见于《素问》和《灵枢》的其它某些章节...[继续阅读]

针灸学

十二经标本

    十二经标本,出自《灵枢·卫气》,是十二经脉空间分布主次部位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本”,根本和始发之意,分布在下在四肢;“标”,末梢和枝节之意,分布在上在头面或躯干。二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掌握十二经标本对理解腧穴主...[继续阅读]

针灸学

六经根结

    六经根结,出自《灵枢·根结》,是足六经的根部和结部的总称。根,是经气相合而始生;结,是经气相交而所向。根和结,是相对的概念:根,有根源和根本之意;结,有结聚和归结之意。从分布的部位看,根结与标本有某些相似之处;不同的是...[继续阅读]

针灸学

气街

    气街,出自《灵枢·卫气》等篇,是指经气共同通行的径路,即经气汇聚之处。人体共有四街,即“头气有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胫气有街。”(《灵枢·卫气》)气街理论,是经络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经脉之“结”与“标”的总概括...[继续阅读]

针灸学

四海

    四海,始见于《灵枢·海论》,是人体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的总称。指的是精津、气血和营卫等的总汇合处,犹如千条河流归大海。四海理论是经络学中的组成部分,与气街理论密切相关;四海的部位与气街划分相类似。四海包括...[继续阅读]

针灸学

经络现象

    经络现象是指沿着《灵枢·经脉》等中医典籍中所描述的经络循行路线而出现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循经,或循行于经脉的一部分,或循行于经脉的全程。经络现象在我国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继续阅读]

针灸学

循经感传现象

    循经感传现象,主要是指病人或受试者在接受穴位刺激时产生的酸、麻、重、胀等沿经传导的主观感觉而言,为最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这种现象的被发现,自然是远古的事情,是随着针灸的起源而同时进入人们意识领域里的。据推测...[继续阅读]

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