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 列表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共有 526 个词条内容

3.3 诊断标准[7]

    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参考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V)抽动障碍诊断标准。3.3.1 Tourette氏障碍——在疾病的某段时间内存...[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3.4 需与抽动障碍鉴别的病种[3,6-7]

    癫痫、结膜炎、咽喉炎、儿童多动症、肌阵挛、痉挛性斜颈、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药源性抽动、心因性抽动、手足徐动症等疾病。...[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4.1 肝亢风动证[3,5]

    抽动频繁有力,面部抽动明显,摇头耸肩,吼叫,任性,多动难静,自控力差,甚至自伤自残,伴烦躁易怒,头晕头痛,或胁下胀满,舌红,苔白或薄黄,脉弦有力。...[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4.2 外风引动证

    喉中异声或秽语,挤眉眨眼,每于感冒后症状加重,常伴鼻塞流涕,咽红咽痛,或有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4.3 痰火扰神证[3,8]

    抽动有力,喉中痰鸣,异声秽语,偶有眩晕,睡眠多梦,喜食肥甘,烦躁易怒,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4.4 气郁化火证[9]

    抽动频繁有力,异声秽语连连,脾气急躁,面红耳赤,头晕头痛,胸胁胀闷,口苦喜饮,目赤咽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4.5 脾虚痰聚证[4]

    抽动日久,发作无常,抽动无力,嘴角抽动,皱眉眨眼,喉中痰声,形体虚胖,食欲不振,困倦多寐,面色萎黄,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4.6 阴虚风动证[3-5]

    肢体震颤,筋脉拘急,摇头耸肩,挤眉眨眼,咽干清嗓或喉中异声,口出秽语,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潮红,手足心热,睡眠不安,大便干结,尿频或遗尿,舌红绛,少津,苔少光剥,脉细数。...[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5.1 治疗原则[5]

    本病治疗,以息风止动为基本原则。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候和阶段,分清正虚与邪实的关系,辨证论治。实证以平肝息风,豁痰定抽为主;虚证以滋肾补脾,柔肝息风为主;虚实夹杂治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由于本病具有慢性、波动性的特点...[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5.2 分证论治

    5.2.1 肝亢风动证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动。主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推荐级别:B)[5,10-11]常用药: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全蝎等。加减:头晕头痛者,加川芎、菊花;头部抽动者...[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