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川芎研究与应用 > 列表
川芎研究与应用 共有 917 个词条内容

参考文献

    [1]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138.[2]刘彩霞,廖梦霞,邓天龙.中草药.附4.[3]韩维恒.中药正别名集.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4]谢宗万,郝近大,余友芩,等.常用中药名与别名手册.北京:人民卫...[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一、性状特征

    现今所用川芎均为人工栽培品。川芎原植物特征: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结节顶端有茎基团块,外皮呈黄褐色,有香气。茎常数个丛生,直立,上部分支,节间中空,下部的节明显膨大成...[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二、采收加工与贮藏

    (一)采收1.传统采收期四川省少数地区及其他各地栽培川芎多无育苓阶段。将收获川芎时(小满前后)收集的茎节(苓盘),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后(也可不贮藏)种下,第二年夏至至小暑之间收获。平原栽培者于5~6月(小满前后),当茎部的节盘显...[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三、饮片加工与炮制

    川芎的饮片有生品和各种炮制品。当茎部的节盘显著膨大,并略带紫色时采挖,挖出全株,除去茎苗,弄净泥土,晾干或炕干后,撞去须根。不宜日光曝晒,以免影响色泽。切制时除去杂质,分开大小,略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或趁鲜切片。(一...[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四、性味归经

    中药有四性五味之学说。“四性”指药物寒、凉、温、热(平)四性。“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味。每种药物均有不同的药性、药味。1.性味 川芎性味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温。”《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五、功能主治

    川芎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多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曰:“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名医别录》曰:“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六、配伍(方)与禁忌

    川芎与其他药物配伍,不仅能增强川芎本身的疗效,还能与其他药物相辅相成,扩大在临床中的应用,对某些症候有特殊的疗效。(一)配伍关于川芎的配伍,古代本草记载较多。川芎与辛温解表药配伍如防风、白芷、羌活、细辛等,可涤除外...[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七、毒副反应

    川芎药性较为平和,中药5版教材中川芎常用量为6~10g。据统计,门诊病例中,川芎配伍及用量常用至15~30g。关于口服,未见毒副反应的报道,不良反应的报道多集中于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注射引起的过敏反应,如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一、川芎类药材的品种

    川芎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人工栽培开始得亦较早,古代药用川芎多为栽培品。1.唐及唐代以前“芎䓖”一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说中品,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生川谷。《吴普...[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二、川芎类药材性状鉴别

    1.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 根茎为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呈黄褐色至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呈黄白色或灰黄色,有波状环...[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