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经周期中,患者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雌激素、孕激素不能如期撤退,子宫内膜呈不规则脱落,使出血期延长。又称子宫内膜脱落不全。中医称为“经期延长”。主要因冲任不固所致,临床常见有气虚、血热、血瘀等...[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月经周期中,患者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雌激素、孕激素不能如期撤退,子宫内膜呈不规则脱落,使出血期延长。又称子宫内膜脱落不全。中医称为“经期延长”。主要因冲任不固所致,临床常见有气虚、血热、血瘀等...[继续阅读]
排卵功能正常,但性激素过度分泌,内膜过度反应或激素代谢紊乱,而出现的月经过多。中医亦称为“月经过多”。主要由气虚、血热或血瘀所致。[诊断要点]1.经血量明显增多,周期基本正常。2.妇科检查无异常。3.基础体温呈双相。4...[继续阅读]
在两次月经中期,出现周期性少量子宫出血者,称为排卵期出血。由于排卵期雌激素短暂下降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出血,当排卵后黄体形成,雌激素、孕激素分泌足够时,内膜又被修复而止血。中医称本病为“经间期出血”。[诊断要点]...[继续阅读]
1.主治:崩漏方:炙黄芪50g,党参30g,桑寄生24g,泽泻、白芍各20g,白术、巴戟天、淫羊藿、杏仁、茯苓、猪苓各15g,车前子12g。加水煎沸15min,过滤取液,渣再加水煎20min,滤过去渣,两次滤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日1剂。气虚甚加红人参10g(另煎冲...[继续阅读]
1.主治:月经不调。方:生地黄、墨旱莲、白茅根各15g,炒黄芩、炒白芍药、炒海螵蛸各10g,牡丹皮炭、血余炭、茜草炭各6g。加水煎沸15min,过滤取液,渣再加水煎20min,滤过去渣,两次滤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日1剂。2.主治:月经不调,周期延长...[继续阅读]
女子年满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既往曾有规则月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闭经是妇科疾病常见症状。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依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完善及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继续阅读]
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及其他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症,影响工作及生活者,称为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系指盆腔不伴有器质性病变者,常见于初潮后6~12个月内...[继续阅读]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在行经前和经期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头痛、心烦失眠、乳房胀痛、浮肿腹泻、身痛发热、口舌糜烂、大便下血等,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二三症并见,一般以经前2~7d最明显,经后逐...[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