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现代中药系列 > 列表
现代中药系列 共有 2638 个词条内容

二、魏晋南北朝时代文献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言中对早期的“㕮咀”作了解释,并改之为“切制”。他说:“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㕮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于事殊不允。药有易碎难碎,多末少末,秤两则不复均,今皆细切之,较略令...[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三、唐代文献

    唐代科学发达,医药昌盛,中药炮制亦不断进步,由过去的“随方脚注”发展到“专章论述”。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例中指出:“诸经方用药,所有熬炼节度,皆脚注之。今方则不然,于此篇具条之,更不烦方下别注也”。并首先提出...[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四、宋代文献

    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中对药材及炮制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论合和篇中有“凡合和汤药,务在精专,甄别新陈,辨明州土,修制合度,分两无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若真假非类,冷热相乖,草石昧其甘辛,炮炙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五、金代、元代文献

    这一时期我国医药界出现了金元四大家,由于各主张一种学说,在医药上有新的发展。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进医药的发展,丰富中医药学理论宝库起着极为有益的推动作用。在中药炮炙方面,最突出的是炮炙理论的发挥。元代王好古...[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六、明代文献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概括了前人对各类炮制作用的记载,提出了系统精辟的理论总结。在“制造资水火”中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七、清代文献

    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在《本草蒙筌》所载的炮制理论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新内容,使中药炮制理论更趋完善。张仲岩在其炮制论下补充有:“吴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秋石制抑阳...[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一、生熟理论

    关于中药炮制的生熟理论,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的有关药物性味、采制的论述中就提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治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二、药性理论

    药物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功能;其包括药物治疗效能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一切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过程,都意味着人体阴阳邪正的互相消长;即脏腑功能失调反映出来的偏盛偏衰状态。而药物治...[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三、对中药炮制基本理论的再认识

    传统中药炮制理论,主要说明炮制是通过药物生熟的变化和对药性的影响,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以达安全高效的用药目的。现结合部分有关中药炮制研究成果,对中药炮制基本理论加以再认识。现代研究初步证明,中药炮制至少可通过...[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

一、相反为制

    “相反为制”,系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其药性。例如,用辛热升提的酒作辅料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大黄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为辅料来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继续阅读]

现代中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