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药学 > 列表
中药学 共有 1530 个词条内容

中药贮藏

    中药极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在贮藏保管过程中,常因外界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导致药材发生各种变质现象,其结果不仅造成国家经济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因此,必须研究和采用有效的贮藏方法,加强养...[继续阅读]

中药学

中药分类

    中药的来源广阔,种类繁多,为了便于学习、应用和整理研究,将众多的药物,按照一定的系统,进行恰当的归纳分类,是一项非常必要和学术性较强的工作。中药分类的方法,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而不断改进。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继续阅读]

中药学

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发汗药。解表药虽均具有味辛散邪的共性,但其性质却有性温与性凉的差别。辛温类药能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表证;辛凉类药能发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根据解表药的具体性...[继续阅读]

中药学

麻黄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intermediaSchrenketMey.及木贼麻黄E.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或连根挖取,除净泥沙及根部,晒干。草麻黄小枝呈细圆柱形,少分枝,长20~40cm,直径1~...[继续阅读]

中药学

桂枝

    桂枝,始见于《新修本草》。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嫩枝。春、夏两季剪下嫩枝,除去叶片,切成30~60cm长,扎成把或切成斜薄片,晒干。嫩枝呈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或紫棕色,有纵皱纹及小疙瘩状枝痕、...[继续阅读]

中药学

细辛

    细辛,又名少辛、独叶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及华细辛A.sieboldiiMiq.的全草。6~7月间采挖全草,除去泥土,置于通风处阴干。东北细辛又名辽细辛、北细辛。...[继续阅读]

中药学

紫苏叶

    紫苏叶,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苏叶。为唇形科植物野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或回回苏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Thunb.)Decne.等的叶。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此外,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台湾、江...[继续阅读]

中药学

荆芥

    荆芥,又名鼠实、姜芥、稳齿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假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enth.)Briq.带花穗的地上部分。秋季开花结果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称全荆芥;采收花穗晒干,称荆芥穗。茎呈四棱形,长20~60cm,淡...[继续阅读]

中药学

防风

    防风,又名屏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药材习称“关防风”或“东防风”。春季或秋季采挖未柚花茎植株的根;栽培者种植2~3年后采挖。去净泥土及须根,晒至8~9成干,再捆...[继续阅读]

中药学

羌活

    羌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exH.T.Chang及宽叶羌活N.forbesiiBoiss。的根茎和根。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除去泥土及须根,用微火烘干或晒干。羌活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节密,隆...[继续阅读]

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