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马勃载于潘之恒《广菌谱》称:“马勃,亦菌类也。”《本草纲目》载:“马勃,味辛,平,无毒,主恶疮。”【别名】 马屁包、马粪包。【来源】 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LasiosphaerafenzliiReich.和大马勃Calvatiagigantea(Batschexpers.)Loly...[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历史】 马勃载于潘之恒《广菌谱》称:“马勃,亦菌类也。”《本草纲目》载:“马勃,味辛,平,无毒,主恶疮。”【别名】 马屁包、马粪包。【来源】 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LasiosphaerafenzliiReich.和大马勃Calvatiagigantea(Batschexpers.)Loly...[继续阅读]
【别名】 扁木灵芝。【历史】 树舌载于潘之恒《广菌谱》称“皂角菌生皂树上,木耳也,不可食”。此菌多生于皂角树及其他树干上。今川、滇仍多沿用皂角菌一名。【来源】 多孔菌科植物树舌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以子...[继续阅读]
【别名】 野猪粪。【历史】 猪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猪苓,味甘平。主阂疟,解毒蛊,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一名假猪屎,生山谷。”【来源】 多孔菌科植物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Grifolaumbellata(Pers.exFr.)Pilat],以菌核入药...[继续阅读]
【别名】 地衣、梅衣。【历史】 梅衣载于《本草纲目》,云:“在地曰地衣,在石曰石濡。”又“广雅”有“石衣”一名,此等或系指本品。【来源】 梅藓科植物梅衣ParmeliasaxatilisAch.,以全草入药。全体为叶状。表面灰白色、灰绿色...[继续阅读]
【历史】 地钱载于《本草纲目》,云:“藏器曰:生大石及木间阴处,青翠茸茸者,似苔而非苔也。”又“大明曰:此即石衣也。长者可四五寸”。此等或系指本品。【来源】 地钱科植物地钱MarchantiapalymorphaL.,以全草入药。植物体扁平...[继续阅读]
【别名】 石松、石松子。【历史】 石松始载于唐《本草拾遗》,云:“生天台山石上,似松,高一、二尺,山人取根茎用。”伸筋草一名始于清代《分类草药性》。《本草纲目》将其列入草部苔草类。【来源】 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继续阅读]
【别名】 节节草、土麻黄。【来源】 木贼科植物问荆EquisetumarvenseL.,以地上部分入药。多年生草本,地上茎二型。营养茎在孢子茎枯萎后生出,高20~50cm,有棱脊6~15条,分枝轮状,小枝实心,有棱脊3~4条,脊上有横的波状隆起,沟内具...[继续阅读]
【别名】 节节草、锉草。【历史】 木贼始载于宋《嘉祐本草》,云:“木贼出秦、陇、华、成诸郡近水地,苗长尺许,每根一干,无花叶,寸寸有节,色青,隆冬不凋,四月采用之。”《本草纲目》云:“丛丛直上,长者二三尺……而中空有节...[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