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从口中而出,色紫暗,量较多,并常夹有食物残渣。多因胃中积热,或肝郁化火,逆乘于胃,脉络瘀滞,阳络损伤所致,以门静脉高压性肝硬化,胃与二十指肠溃疡、胃癌等病较为多见。1.主治:吐血。处方:铁树叶500克。制法:炒成炭,存性、...[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血液从口中而出,色紫暗,量较多,并常夹有食物残渣。多因胃中积热,或肝郁化火,逆乘于胃,脉络瘀滞,阳络损伤所致,以门静脉高压性肝硬化,胃与二十指肠溃疡、胃癌等病较为多见。1.主治:吐血。处方:铁树叶500克。制法:炒成炭,存性、...[继续阅读]
是指腹部胀满的症状,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脾阳不振所致,每兼下利腹满痛而喜温、喜按,苔白脉缓弱,实证多因热结胃肠所致,每见便秘、腹痛拒按,苔黄燥,脉沉实有力。1.主治:腹胀如箩,大小便不通。处方:樟树皮120克,地龙10条。服法...[继续阅读]
指胃和肠的急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痛、呕吐及腹痛泻泄,严重的可引起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1.主治:急慢性胃肠炎。处方:青梅若干。制法:6月中旬梅季节,采青梅若干斤,洗净去核,捣烂榨汁,用布过滤,贮广口浅盆中(陶瓷)置于炭火上...[继续阅读]
因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所以又叫“心下痛”。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或精神刺激而发病。初则肝胃不和,胃气郁滞;久则气滞血瘀,损伤胃络,由气及血而成此症。临床主要有肝胃不和,脾胃虚寒之分。属于肝胃不和的,症见胃脘胀满,痛连...[继续阅读]
也称胃、十二指肠溃疡,系指与胃液接触部胃肠道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溃疡病而言。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饥饿时加重,夜间尤甚,进食缓解,喜嗳气、反酸等。1.主治:消化性溃疡。处方:重楼(又称七叶一枝花)20克,新鲜猪肚一只。制法:将...[继续阅读]
指胃、肠道出血,多见于慢性消化道疾病,出血前多有胃部不适或腹疼。实验室检查:大便镜下可见红细胞。1.主治:消化道中小量出血。处方:白芨、侧柏叶各10克,大黄6克,田七5克。制法:共为细末。服法:每次服3克,日服4次。疗效:一般治...[继续阅读]
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病因是由于脾胃湿邪内蕴,肠胃失调,胆液外溢而引起。临床上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阳黄:初起或有寒热,面目皮肤黄色鲜明,伴有口黄口干,胸闷泛恶。腹满便秘,小便浓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继续阅读]
因肝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常见于肝硬化。主要原因为肝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高压,钠水潴留,血浆蛋白减少等。发生腹水,肝功能进入失代偿状态,肝功能好转,水肿可减轻或消失。1.主治:肝硬化腹水。处方:癞蛤蟆5个,大蒜49瓣,猪肚1个。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