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正常人的潮气量是500ml,呼吸频率15次/min,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即每分钟通气量(totalventiation)=500ml×15次/min=7500ml/min。实际上,并不是每次吸入的气体都能进入肺泡腔参加气体交换,吸入500ml潮气量,其中150ml留在解剖死腔...[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如果一个正常人的潮气量是500ml,呼吸频率15次/min,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即每分钟通气量(totalventiation)=500ml×15次/min=7500ml/min。实际上,并不是每次吸入的气体都能进入肺泡腔参加气体交换,吸入500ml潮气量,其中150ml留在解剖死腔...[继续阅读]
留在传导气道内、不参加气体交换的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死腔(anatomicdeadspace),其正常值约150ml。影响解剖死腔大小的因素有身高、体位和呼吸周期。吸气时,由于肺组织对支气管树的牵拉,解剖死腔增大。解剖死腔可以用Fowler的...[继续阅读]
还有一种测定死腔气量的方法叫Bohr法。由于解剖死腔的气体不参加气体交换,呼出气的CO2均来自肺泡气,因此:VT·FE=VA·FAFE呼出气CO2分浓度,FA肺泡气CO2分浓度。潮气量(VT)是解剖死腔气量(VD)和肺泡气量(VA)之和:VA=VT-VD公式可以改为:V...[继续阅读]
与血流分布相似,肺的通气不是均匀一致的。站立位,肺底单位容积的肺通气量最大,越靠近肺尖越小;平卧位时,背部通气量大于腹部;同样,侧卧位时,下坠部位的通气量大。...[继续阅读]
根据Fick弥散定律,气体在通过薄层组织时,单位时间内气体弥散的容积与组织两侧的气体分压差成正比,与其面积成正比,与其厚度成反比,与该气体的弥散系数成正比。在第一节中我们说肺组织的血气屏障非常适合气体交换,它的面积为...[继续阅读]
假如一个红细胞进入肺泡壁的毛细血管,肺泡气是一氧化碳(CO)或一氧化氮(N2O),气体的分压在血液中是怎样升高的?如图2-3-1所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全程需要0.75s。红细胞进入肺毛细血管,CO通过血气屏障从肺泡快速进入红细胞,细胞...[继续阅读]
由于CO被用来测定肺的弥散功能,临床上常用CO弥散量反映肺的弥散功能。根据Fick弥散定律,单位时间内气体弥散的容积(V气体)与组织两侧的气体分压差(P1-P2)成正比,与其面积(A)成正比,与气体的弥散系数(D)成正比,与其厚度(T)成反比:V气...[继续阅读]
实际上CO的弥散过程由二部分组成(图2-3-2):①CO从肺泡通过血气屏障进入红细胞内部,又叫膜弥散(DM),DM反映肺弥散的物理特性。②CO与血红蛋白结合,反映肺弥散的化学特性,用θVC表示,VC是肺毛细血管血容积,θ代表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