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 列表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共有 638 个词条内容

一、辨证要点

    传统上认为肾无表证与实证,肾之热,乃阴虚之变,肾之寒,由阳虚而来,但根据临床实际,肾的实证还是存在的,如湿热内蕴、瘀血阻络、砂石阻滞等,是肾的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二、常见证型

    (一) 肾气不固面白神疲,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或见蛋白尿、管型尿。滑精早泄,带下清稀,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沉弱。(二) 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而痛, 畏寒肢冷, 尤以下肢...[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一、滋养肾阴

    滋养肾阴法用于肾阴亏虚而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咽干燥,遗精盗汗,手足心热,小便淋沥,舌红无苔,脉象沉细或弦细等症者。本法主要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或糖尿病肾病有肾阴不足的治疗。常用方有...[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二、温补肾阳

    温补肾阳法用于肾阳虚衰,而见腰痛腿软,畏寒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淡胖,脉虚弱者。本法主要用于肾病中因阳气虚衰、肾精亏损而致的阳痿、精冷、精少、肾衰竭等的治疗。常用方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三、和胃降逆

    和胃降逆法用于脾肾亏虚,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胃气上逆之证,临床可见呃逆,恶心,呕吐,反胃,嗳气,脘腹胀满,大便稀溏或秘结,纳呆,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腻,脉濡缓者。本法应用于虚劳、关格、癃闭,以及慢性肾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等...[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四、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肾病过程中瘀血内停,而见局部包块,固定不移,刺痛拒按,出血,唇舌紫暗,脉象细涩者。本法应用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也可用于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等继发性肾病的治疗。常用方有血府逐...[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五、温阳利水

    温阳利水法主要用于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液,导致水液内停,而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 按之没指, 小便短少, 腰膝酸软, 神疲乏力, 形寒怕冷, 面色&16352;白, 甚则腹部胀满,心悸气短,喘咳痰鸣,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者。本法可用于...[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六、利水消肿

    利水消肿法主要用于水湿内停,而引起面目、四肢、全身浮肿,尿少腹胀等。可有益气利水、行气利水、解表利水、宣肺利水、淡渗利水、育阴利水、活血利水、温阳利水、清热利水、攻下逐水等方法。常用方有五苓散、五皮饮、越婢...[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七、平肝潜阳

    平肝潜阳法用于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而见头目胀痛,头重脚轻,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细数者。本法主要用于眩晕、癫痫,以及肾性高血压、肾病综合征、肾性脑病...[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八、清热解毒

    清热泻火解毒法用于热毒入里,正邪交争,而见高热寒战,腰痛,皮肤疮疡,牙龈肿痛,口渴喜饮,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小便淋沥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本法主要用于腰痛、淋证、肾风、肾热,以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