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 列表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共有 177 个词条内容

二、微血管铸型

    血管铸型自16世纪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首次应用后,一直用于大体解剖学研究。微血管铸型是用塑料单体灌注脏器微血管,在血管内聚合后再将周围组织腐蚀清除,仅留下充填物,即可显示出脏器血管的分布、走行及立体结构。微血管铸...[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一、活体肝脏微循环观测技术

    1.超声多普勒 超声显像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人体不同组织的分界面上,或者同一器官组织内部声特性阻抗变化的界面上产生反射的物理特性,利用超声换能器向人体发射超声波脉冲,并接收由组织反射回来的超声回波。超声回波的幅度...[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二、活体肝脏微循环观测指标

    1.肝血流量 应用指示剂稀释技术可检测肝血流量。其原理即为Fick定律,即肝脏对指示剂不可逆地从血循环中的清除率等于肝血流量乘以肝对该指示剂的提取率(即指示剂的动静脉浓度差)。只要指示剂仅由肝细胞清除,测定指示剂的清...[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一、凝血指标

    肝脏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抗凝因子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的蛋白酶类,此外,它还通过清除已激活的凝血因子和纤溶激活物以及灭活肝素等方式调节体内凝血系统的平衡。目前越来越多的凝血检查指标被用于临床,对肝病的诊断、治...[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二、肝窦内皮细胞功能

    肝窦是肝脏微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肝窦壁的主要组成细胞,肝窦内皮细胞(SEC)对于维持肝脏微循环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完整的SEC不仅是组织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而且能够防止血小板黏附及凝血因子的激...[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参考文献

    1 王健,邹英华,佟小强,吕永兴,蒋学祥.荧光显微成像对于肝脏微循环的观察及相应肝固有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2):141-1442 MariaGuido.Liverbiopsysamplinginchronicviralhepatitis.SeminarsinLiverDisease.2004,24(1):893 ...[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一、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HBV由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成,包括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即S区、C区、P区和X区,分别编码特异性结构蛋白。S区由S基因、前S1基因(PreS1)、前S2基因(PreS2)组成,连续串连排列,分别编码S蛋白、PreS1蛋白和...[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二、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HBV基因型分为A~H8种。根据HB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差异的4%~8%将同一基因型区分为不同的亚型,差异小于4%的为同一亚型,用数字1或2等来表示不同的亚型。如A型可分为A1(Aa)和A2(Ae),B型可分为B1(Bj)和B2(Ba)。HBV在基因组...[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一、HBV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

    虽然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HBV是不能够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但是尚有一些研究证实HBV病毒本身可以直接引起肝细胞的损伤。过量表达的HBV病毒蛋白具有直接的致肝细胞病变作用,而不仅仅是物理损伤。1.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VXantigen,H...[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二、细胞免疫

    机体抗HBV的细胞免疫应答在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的强弱直接决定着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结局。HBV抗原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主要效应细胞,在HBV感染肝细胞损伤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始...[继续阅读]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