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痴呆学 > 列表
痴呆学 共有 686 个词条内容

内脏脑

    内脏脑(visceralbrain)是指以边缘系统为代表的通过下丘脑影响一系列的自主神经活动的神经结构而言。边缘系统由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海马、齿状回)与边缘叶皮质结构相似的皮质(额叶眶回后部、岛叶前部、和颞极)以及皮...[继续阅读]

痴呆学

大脑前动脉

    (一)行程在MRA和CTA的图像上一般将其分为五段。1.A1段 水平段。发自颈内动脉的C1段,由后外走向前内侧,至前交通动脉。2.A2段 上行段(胼胝体下段)。为前交通动脉以后上行至胼胝体膝以下的一段,略向前行。3.A3段 膝段。环绕胼胝...[继续阅读]

痴呆学

大脑中动脉

    (一)行程在影像图像上,大脑中动脉通常被分为五段。1.M1段 眶后段(水平段)。从颈内动脉C1段分出后,沿侧裂池水平向外行,长约3cm。2.M2段 岛叶段(回旋段)。在岛阈前方呈“U”形行向后上方。该段发出颞前动脉。3.M3段 外侧沟段。...[继续阅读]

痴呆学

大脑后动脉

    (一)行程大脑后动脉在脑桥上缘由基底动脉分出后,伴动眼神经和小脑上动脉,绕大脑脚池、环池向后,跨至小脑幕上,横过海马旁回后端深入距状沟,再分为距状沟动脉和顶枕沟动脉(见图3-3-1)。一般仅将大脑后动脉分为四段(图3-3-7,8)。图...[继续阅读]

痴呆学

脑底的血液供应

    左、右颈内动脉的C1段分别发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组成颈内动脉系统,主要分支至幕上结构;左、右椎动脉的V5段合成基底动脉,组成椎—基底动脉系统。沿途分别发出分支至幕下结构(小脑、脑干)及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区。两大动...[继续阅读]

痴呆学

大脑半球的沟、叶和回

    大脑皮质大约仅有1/3的部分暴露在表面,有近2/3的部分深陷入脑沟内,大部分的大脑皮质均可分为六层细胞,每层的结构也各异(在大脑皮质章节已叙述)。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行使着不同的功能,解剖学根据脑沟将大脑皮质分成叶与回...[继续阅读]

痴呆学

大脑的连合纤维

    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最粗大的连合纤维束是胼胝体。它将两半球的叶与叶、回与回之间连结,变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趣的是听区、视区、躯体感觉区没有通过胼胝体的连合纤维。因为左、右侧半球的连合,主要通过胼胝体来执行,所...[继续阅读]

痴呆学

大脑皮质的损伤

    在人类,对大脑皮质不同区的功能研究,一般是通过观察皮质肿瘤、脑血管意外、手术或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的。或者通过手术中暴露的大脑皮质或刺激清醒患者的不同皮质区进行电记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的特点是:很大...[继续阅读]

痴呆学

运动区皮质的损伤

    一侧半球的中央前回运动区损伤导致对侧肢体的瘫痪,有些患者残存肩部、臀部、膝和手指的自主运动。这种残存运动可能是由同侧的半球来执行,因为如果两侧中央前回都受损,手脚全部瘫痪。运动主区(4区)受损要比运动副区(6区)受...[继续阅读]

痴呆学

运动区皮质损伤引发的肌肉强直

    运动主区皮质(4区)的分散性损伤产生少许肌紧张的改变。然而,最普遍的是涉及主区和副区(4区和6区)的更大损伤,导致肌肉痉挛。此现象可解释为运动区皮质是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始,而且是传到基底核的锥体外系的起始区。皮...[继续阅读]

痴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