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简称国际疾病分类(ICD),至1975年已经出版到第8版,简称ICD-8,对各个疾病名称做了描述性定义。在1980年出版第9版时,将精神科疾病列入第五章,不称“疾病”,而均称为“障碍”,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简称国际疾病分类(ICD),至1975年已经出版到第8版,简称ICD-8,对各个疾病名称做了描述性定义。在1980年出版第9版时,将精神科疾病列入第五章,不称“疾病”,而均称为“障碍”,其...[继续阅读]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于1952年出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简称DSM-Ⅰ),1968年出版DSM-Ⅱ与ICD-8基本一致。1980年出版的DSM-Ⅲ,对每个诊断都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并提出了以临床轴为主的多轴诊断的概念。1987年出了修订版(DS...[继续阅读]
一、CCMD-3的相关前瞻性现场测试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正式公布是在1981年,经修订后,在1989年公布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2),随着20世纪90年代ICD-10及DSM-IV出版,我国于1995年又出版了修订版CCMD-2-R。中华精神科学会鉴于...[继续阅读]
诊断量表是指用于脑部疾病的诊断、症状、疗效评定的心理测验工具。诊断量表是根据心理学原理和一定法则,用一定操作程序对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和测定的规则。采用诊断量表与一定的疾病分类系统和诊断...[继续阅读]
一、精神障碍的多轴诊断及发展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以及多轴诊断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首先,以多轴诊断为例已为精神障碍的诊断提供了显而易见的发展,近来,APA的DSM-Ⅴ工作组提出将来可能出现的多轴诊断如...[继续阅读]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明显生物学改变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精神分裂症又没有任何一项生物学改变指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特异性依据。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具有一类特殊临床表现的一组障碍,而不...[继续阅读]
具有高度发达大脑的人类为“万物之灵”,显示一系列如感知、记忆、思维、语言、意志、情感和动作行为等高级功能。然而对人脑自身奥秘的揭示,人类显得最为无力。因此人类大脑一切自然之谜是当代神经科学所面临的最重大的研...[继续阅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应激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方面,适度的精神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的警觉水平,激发机体的活力,有利于生存与创造;另一方面,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精神应激则可以作为直接的病因导致...[继续阅读]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substances,orsubstances)是一类化学物质,又称为成瘾物质,他们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使用者情绪、行为甚至意识状态等精神活动,因而容易产生依赖或滥用。成瘾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所引起的一种...[继续阅读]
一、临床诊断中的思维方法一般思维规律是先有感性认识。在了解病史、观察患者时,根据单个、零碎、片面的感性材料,似乎不可能也不应该立即进行判断推理,匆忙形成诊断概念。按常理说,只有在系统掌握病史资料,全面进行体格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