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nghtes等报道,在切除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组织学异常和多肿瘤灶。在受检的783例口腔癌标本中,肿瘤边缘均有上皮增生和角化现象,11.2%含多肿瘤灶。学者们推测,致癌物使上呼吸道-消化道的上皮黏膜处于癌症的高危状态,通过...[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Slanghtes等报道,在切除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组织学异常和多肿瘤灶。在受检的783例口腔癌标本中,肿瘤边缘均有上皮增生和角化现象,11.2%含多肿瘤灶。学者们推测,致癌物使上呼吸道-消化道的上皮黏膜处于癌症的高危状态,通过...[继续阅读]
口腔癌前病变包括口腔白斑和口腔红斑。较小的增生性白斑约30%~40%可自行痊愈,其恶变率小于5%。然而增生性红斑和非典型增生的白斑病变,自行消退者较少,远期癌变率可达30%~40%。高危险、易扩散、多病灶的癌前病变约占口腔癌前...[继续阅读]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第二原发肿瘤的高发生率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后期致病和致死的主要因素,心血管病和慢性肺疾患是这些患者明显缩短生存期的其他因素。因此,减少第二原发肿瘤的危险因子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由于呼吸道...[继续阅读]
白斑(leukoplakia)是指在口腔黏膜表面发生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不能被擦掉,在临床及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我国白斑的患病率为10.47%,好发年龄为50~59岁,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7:1。白斑是最常见的癌前病...[继续阅读]
口腔毛状白斑(oralhairyleukoplakia,OHL)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白色毛绒状病变。由Greenspan于1984年首次报道,并认为OHL是一种与白色念珠菌病不同的实体疾病,是艾滋病(AIDS)的高度预兆,可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早期体征。OHL的形...[继续阅读]
红斑(erythroplakia)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光亮似无皮样斑块,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这个含义不包括局部感染性炎症,而是指癌前病变和癌性质的红斑。红斑亦称增殖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红色损害...[继续阅读]
扁平苔癣(lichenplanus)是一种皮肤黏膜的慢性炎症,病损可同时或分别发生在皮肤、黏膜、指(趾)甲及生殖器。中年女性较多,但也有性别上无显著差异的报道。目前其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免疫学因素;②精神因素;③遗传因素...[继续阅读]
口腔黏膜黑斑(melanosisoforalmucosa)指与种族性黑色素沉着、系统性疾病综合征所致的口腔黏膜黑色素沉着无关的黑色素沉着斑。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唇部尤以下唇最常见,龈、颊、腭黏膜及其他部位亦可见到。黑斑的周界清楚,常呈均匀...[继续阅读]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或称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由Josh和Lal于1953年首先报道。主要发生于印度、尼泊尔、泰国、锡兰、马来西亚、乌干达等国。我国台湾省1954年即有病例报告,1985年在湘潭市调...[继续阅读]
上消化道上皮萎缩性病变(epithelialatrophiclesionsoftheupperdigestrictract)导致的癌变常为多发性。此类病变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损,具有代表性的病变为PlummerVinson(P-V)综合征。本征又名普文综合征;缺铁性吞噬困难;Sideropen吞咽困难综合...[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