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 列表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共有 153 个词条内容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现已知至少有三型,即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与非甲非乙(NANB)肝炎与丁型肝炎(δ肝炎)。病原学甲型肝炎病毒(HAV)直径平均27nm,呈20面体;浮...[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虱媒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以高热、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病原学本病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呈球状或杆状,大小约0.3×0.3~1.2nm,姬姆萨染色呈紫色,Giemenez染色呈鲜红色,寄生...[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亦称鼠型斑疹伤寒或蚤媒斑疹伤寒,为摩氏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而较轻。摩氏立克次体的形态、染色和对热、消毒剂的抵抗力均与普氏立克次体相似。两者同群不同种,并且有...[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恙虫病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学本病病原体用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球、杆状,多成对排列,常见于宿主的大单核细胞胞质中;在鸡胚卵黄囊、组织琼脂斜面中生长良好。小白鼠对其很敏感...[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战壕热

    本病曾发生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作战部队中,成为军事上一个严重的问题。本病的病原体为昆氏立克次体(R.Quintana),由人虱传播。病原体在虱肠上皮细胞寄生,然后随虱粪排出。人因将感染性虱粪拭入皮肤伤口或通过眼结合膜而...[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学钩体菌体纤细,螺旋紧密,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一般有12~18个螺旋,菌体长约4~20nm,宽0.1~0.2nm,其基本结构是菌体、轴丝和...[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回归热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分为流行性与地方性两类。回归热螺旋体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变异,因而有许多变种,但在形态上无法区分。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而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较佳。螺旋体的抗原结构对于...[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奈瑟菌属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经飞沫传播。部队中以新兵的发病率较高。病原学本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常呈半球形对合状态;大小为0.6~0.8nm。抵抗力弱,对阳光、干燥、冷...[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伤寒和副伤寒甲、乙杆菌各具有特异的鞭毛抗原和部分的共同菌体抗原;伤寒与副伤寒丙杆菌还有体表抗原称为vi抗原。这些抗原可刺激患者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vi抗体的滴度...[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动物性传染病,人由于接触病兽或其皮毛而受染,在战时可通过吸入带有炭疽杆菌的气溶胶而致病。炭疽杆菌是一种能产生芽胞的大肠杆菌,革兰染色阳性,在动物体内常以单个或以短链的形式存在,而在人工培养...[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战伤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