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英国人霍奇森(Hodgson)对我国西藏及邻近区域的兽类作过不少研究,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批西藏生物标本。沃尔顿(Walton)1903年和1904年发表了在藏南收集的动物标本记录。1921年,英国人沃莱斯顿(Wollaston)在定日和珠峰东部的朋...[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世纪中叶,英国人霍奇森(Hodgson)对我国西藏及邻近区域的兽类作过不少研究,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批西藏生物标本。沃尔顿(Walton)1903年和1904年发表了在藏南收集的动物标本记录。1921年,英国人沃莱斯顿(Wollaston)在定日和珠峰东部的朋...[继续阅读]
近三年的科考中,珠峰保护区内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30目93科491种,占全国脊椎动物2527种的19.4%,占西藏自治区脊椎动物655种的3/4以上(表4-1)。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6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继续阅读]
2.1.1调查时间2010年10—11月,2011年4—5月和7—8月,2012年5—6月和8—10月。于每天的11:00—14:00、15:00—18:00和21:00—24:00(UTC+8)开展调查。2.1.2样带布设调查时综合考虑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植被以及两栖爬行类的生态习性,选定可操作性高...[继续阅读]
2.2.1区系目前共记录两栖类1目3科9种,均为东洋界物种,占全国已知两栖类总数的2.47%,占西藏自治区已知两栖类总数的18.0%,以叉舌蛙科占优势。其中,未定种2种,分属棘蛙属(Paasp.)和湍蛙属(Amolopssp.),中国特有种1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物种...[继续阅读]
2.3.1物种组成珠峰保护区相关报道中涉及而未被收录的两栖类包括小角蟾(胡淑琴,1987)。胡淑琴(1987)对小角蟾的描述列出了该种的识别特征、采集地信息等,未指出标本号,通过与李丕鹏(2010)描述的张氏异角蟾的对比,认为小角蟾后被归...[继续阅读]
●西藏齿突蟾Scutigerboulengeri保护级别:IUCN-LC体形肥胖,雄性体长31~59毫米,雌性体长34~67毫米。背部灰橄榄色或褐色,布满疣粒。栖息于海拔700~5100米的山溪岸边石下,或附近石头和朽木下。摄影/覃海华摄影/潘虎君摄影/覃海华●喜山...[继续阅读]
3.1.1调查时间见2.1.1。3.1.2样带布设见2.1.2。3.1.3调查方法共采集标本28号,对标本外的个体进行放生处理。海拔分布范围的确定以实际调查为准,同时参考李丕鹏(2010)的海拔划分。物种鉴定参考赵尔宓等(1999,2006),分类系统参照Uetz和Hall...[继续阅读]
3.2.1区系目前共记录爬行类1目4科11种,除西藏沙蜥Phrynocephalustheobaldi属古北界高地型外,其余均为东洋界物种,约占全国已知爬行类总数的2.7%,约占自治区已知爬行类总数的17.2%。其中,中国特有种1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物种3种(除未定种及...[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