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者早已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植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庾蔚注:“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苏颂《图经本草》说:“(茯苓)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宋·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国古代学者早已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植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庾蔚注:“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苏颂《图经本草》说:“(茯苓)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宋·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继续阅读]
按时序将我国食用菌产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一简要概述,供广大科技工作参考。堤而直囚前5000~4000(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已大量采食菇类,用以裹腹充饥(郭沫若:《中国通史》)。前3000~1200(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继续阅读]
以食用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业单位和民间科研机构。中国的食用菌系统研究起始于本世纪30年代初,原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清华大学农研所在老一辈食用菌专家戴芳澜、裘维蕃、邓叔群主持下,均先后设立研究室(组)专门研究食用...[继续阅读]
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专业研究机构。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设立真菌植病研究室。1956年在该室的基础上建立应用真菌研究所,戴芳澜任所长。1958年应用真菌研究所与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合并为“微生物研究所”,戴芳澜任所长...[继续阅读]
创办于1960年5月。其前身为上海市农业试验场(后改为上海市农业试验站、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1970~1980曾合并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为该所的一个研究组。从1955年在上海市农业试验场开始研究食用菌,至...[继续阅读]
创办于1962年12月25日,前身为福建省三明真菌试验站,1978年改名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是我国创建最早从事食用菌和药用真菌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见彩图)。首任所长徐崇嘏、现任所长黄年来。现有职工100多人,其中高、中、初级科技人...[继续阅读]
该所是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华南综合考察队真菌植病专业组的基础建立起来;1963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植物病理组与海南生物地理工作站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真菌研究室;1972年改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现隶属广东省科学院(见彩图...[继续阅读]
又称湖北省食用菌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1981年经农业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农业部所属重点院校中唯一专业性应用真菌教学研究机构。1980年,在湖北省外贸局、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的资助下,建成126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内设有真菌分类、生...[继续阅读]
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是以开发性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的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见彩图)。主要从事食用菌种类资源开发、引种驯化、遗传育种、高产栽培、病虫防治,加工保鲜、化学分析、情报信息搜集等科学技术的...[继续阅读]
湖南省食用菌专业研究机构,1983年9月建立。承担着全省食用菌科研,生产和技术开发任务。有高、中初级专职科研人员26人,设有菌种选育、液体菌种深层发酵、菇类栽培、深度加工等研究室,以及菌种生产场、技术培训部、科技服务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