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是持久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用户所共享,即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持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数据库是持久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用户所共享,即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持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继续阅读]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应用范围从科学和工程计算扩展到商业事务处理,数据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量急剧增长,同时,多种应用、多种语言相互覆盖地共享数据集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时硬件已有大容量磁盘,在处理方式上,联机实时...[继续阅读]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指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其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和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conferenceondatasystem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basetaskgroup)于20世纪60年...[继续阅读]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指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年,IBM公司SanJose研究室的研究员E.F.Codd在《CommunicationsofACM》上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ARelationalModelofDataforLargeSharedDataBanks)”的论文,提出了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开创了数...[继续阅读]
数据库技术在商业领域应用的巨大成功,促进了数据库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展。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新一代数据库应用。由于层次、网状和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目标源于商业事务处理,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一代数据库应用,显得力不...[继续阅读]
数据库技术经过产生、发展和成熟,当今数据库已形成一个大家族,表现在数据模型多样,技术内容不断更新,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图1概要地描述了数据模型的进展,图2描述了数据库技术与其相关技术的关系,图3反映了数据库应用领域的发...[继续阅读]
从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数据库学科的发展和数据库软件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的。伴随着数据库学科的发展,带动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软件产业。实现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链条:理论的创立和工作原理的推出→实...[继续阅读]
我国对数据库的研究、教学与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7年11月,由国家前计委计算中心组织在安徽黄山召开了数据库技术研讨会。1980年,教育部把数据库系统课程列入大学核心课程。黄山会议的目的是研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中数...[继续阅读]
数据库技术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学术论文在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新的研究方向,并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转换为新的产品并投放市场。丰富的数据、应用的需求、...[继续阅读]
利用数据库嵌入式链接对象(OLEDB)提供的基本接口,对OLEDB加以封装,形成简单易用的一组对象/方法/属性集合,方便用户快速开发出数据库应用程序。不计其数的分布式系统是使用VisualBASIC来生成组件的,由于OLEDB不能直接在VisualBASIC或A...[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