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这个被称为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至今人口只有2万余人,其历史却极其复杂。有学者认为来自西域、中亚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经过千年的民族融合,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今天的保安族。唐代至北宋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保安族这个被称为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至今人口只有2万余人,其历史却极其复杂。有学者认为来自西域、中亚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经过千年的民族融合,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今天的保安族。唐代至北宋时...[继续阅读]
公元1218年,在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民族正在崛起,这就是被称为马背英雄的蒙古族。元太祖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了大蒙古国。已拥有庞大军事势力的大蒙古国与撒尔塔族进行着友好商贸活动,元太祖成吉思汗派往西域进行贸易的商队...[继续阅读]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进攻西夏王城,率师渡黄河攻积石州,占领河州、洮州(今甘肃积石山,青海循化、同仁、贵德等地)。为了巩固这些新占领地区,分别派军队驻守。派驻屯守在黄河第一湾隆务河谷地同仁(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继续阅读]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清廷仍依明制开设茶马互市,保安城成为茶马交易之地,藏、蒙、汉、土、回各族的商贸活动带动同仁地区的经济发展。雍正六年,同仁保安守御所官兵与循化撒拉人联手发动军事政变,未果,清廷将保安的营伍士兵解...[继续阅读]
咸丰末年到同治初年,保安族人被迫离开青海同仁保安城,迁到甘肃河州大河家地区。迁徙原因主要是清廷通过支持藏传佛教上层加强同仁地区的统治,强制当地居民改信格鲁派藏传佛教。执政的隆务寺寺主夏日仓和襄佐下命令,要求与...[继续阅读]
1952年3月25日,政务院(1949年10月21日至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正式批复保安族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命名为“保安族”。3月2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保安族人民的愿望,成立...[继续阅读]
保安族族名,因“保安城”而得,保安族是一个从军事据点的名称而得名的民族。历史上的“保安城”在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同仁县的保安镇保安乡,位于县境北部的隆务河谷西岸,距县府驻地15公里。被赞为“金色的谷地”的...[继续阅读]
保安族因“保安城”而得名,保安腰刀由“保安族”而命名。掌握冶炼锻制技艺的保安族,因迁徙到甘肃积石山大河家镇后,有限的耕作土地不足以维持生计,便重操旧业打制金属制品,生产农具、刀具、剪子、锁具、勺子、银器等物品。...[继续阅读]
保安族制作腰刀的工坊一般在较宽阔的院落中,分为料区、锻制区、摞把区和库房。料区主要放置各种钢铁型材和燃料木炭煤炭;锻制区主要由传统的炉台、铁砧、打磨机、淬火水桶以及现代化的切割机、锻制气锤、电动打磨机等;摞...[继续阅读]
刀坯是反复锻打的精铁加钢,再淬火而成,加工过程称“整坯子”。刀坯的制作主要有十三道工序,如果算小工序的话,有三四十道之多。第一道工序:选料、切割即用电动切割机把螺纹钢棍(11、12号)或其他型材切割成1米长的钢棍条或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