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境内除长城上的烽燧外,据以往调查[18]和我们这次调查,存在着大量的烽燧,此次共调查测量63座。这些烽燧犹如棋子似的纵横交错地分布在祁连山北麓、龙首山南麓、焉支山内、大马营草滩、甘凉古道以及古堡、寨、村庄附近...[继续阅读]
长城调查报告
字数: 2340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山丹县境内除长城上的烽燧外,据以往调查[18]和我们这次调查,存在着大量的烽燧,此次共调查测量63座。这些烽燧犹如棋子似的纵横交错地分布在祁连山北麓、龙首山南麓、焉支山内、大马营草滩、甘凉古道以及古堡、寨、村庄附近...[继续阅读]
山丹境内的明代烽燧,从目前保存较好的来看,全是覆斗形。底部边长一般8~12米,顶部边长6~8米,筑于较处高,高约10米左右,筑在山头上的烽燧较低,约4~8米。保存完整的黄马甲、朝山墩、墩洼山烽燧顶部还筑有垛墙,残高约1米。有的...[继续阅读]
山丹境内明代烽燧的功能和作用,根据我们实地调查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驿站烽燧(即衢道燧)位于丝绸之路的甘凉古道,自古以来就设有驿站,以便传递文书,供往来商旅落脚歇息。明代以后,驿站递运制度更趋完善,并被...[继续阅读]
山丹县境内的汉代长城和明代长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汉代长城走向与明代长城走向基本一致,且汉代长城位于明代长城外侧,两个时期的长城相距远到1公里,近仅几米,在山丹县以东的很大范围内,通常相距约15米左右。在个别区域...[继续阅读]
在我们进行长城资源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因长城过去遭到的各种不同程度的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而心情沉重,也对现在仍然面临着的非常严重的人为破坏和自然坍塌倍感担忧,这一切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引起高度重视,希望我们能够使长城...[继续阅读]
长城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内涵丰富,在中国历史上对军事防御、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民族交融、文化交流、中西交通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甘肃长城的研究和考察,不仅涉及河西2000多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