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15日,临湘县陆城乡钢铁村姚家坡农民在修渠道时发现。臿口呈凹字形,表面有篆体铭文“大吴”二字。铁臿全长13厘米、宽14厘米。形状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铁臿相似。...[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75年11月15日,临湘县陆城乡钢铁村姚家坡农民在修渠道时发现。臿口呈凹字形,表面有篆体铭文“大吴”二字。铁臿全长13厘米、宽14厘米。形状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铁臿相似。...[继续阅读]
长沙出土。直径23.2厘米。素面凸沿,鸾鸟头似鹦鹉,长尾,双双展翅作回旋状飞翔。晴空万里,镜面上既不见白云,也不见花朵,更显得海阔天空,自由飞翔。...[继续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此钱从株洲交接站废铜中选出。铜质作黑漆古光。一面有“楚王尚父”四字,一面有“天策都师”四字,均楷书,字体古拙。铜钱比乾封泉宝为大,是马殷子希范自请为天策上将军、敕封尚父时铸以纪功,非寻常...[继续阅读]
湖南省博物馆藏品。直径113厘米。铜镜呈圆形,图中浮雕一对男女青年作踢球游戏。男的高冠长服,躬身展手,认真作防御状。对方为一高髻笄发的女郎,右足盘球作进攻。小球介于起落之间,富有活动感。右侧有一手执铃状的青年,凝神...[继续阅读]
1975年2月湘潭县易俗镇烟增村皂索坪秧田中出土。则身扁圆,弘形顶,平底,上部有圆形系孔,青绿色,通体刻缠枝牡丹纹,正背面各有铭文一行,正面刻“铜则重壹百斤黄字号”九字,经实测重64公斤。背面刻“嘉祐元年丙申岁造”八字。嘉...[继续阅读]
该铁盆原在南岳新殿丹墀化钱纸炉前,现移置殿前走廊内保存。盆作圆形,高约66厘米,口径约100厘米,壁厚17厘米。盆身中央有凸弦纹一道,弦纹上铸有直径约17厘米大小的兽头六个,近底足处,作花辫纹饰,足有弦纹五道,盆内有阳文“楚王...[继续阅读]
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市洋油地和株洲市废铜交接站、台炼厂等处废铜中拣选入藏。共计有数百枚之多。形制有圆形和六方扁形两种。权上一面铸有元、元贞、大德、至大、皇庆、延祐、至治、至正等年号;另一面刻有“潭州路造”四...[继续阅读]
湖南省博物馆藏。该炮系长沙贮备仓发现的炮群中选出。大小三尊。铭款一为“昭武元年十月造。重五百斤半”。当为吴三桂称帝衡阳改元昭武时所铸,即公元1678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