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1904年5月14日生于瑞士伯尔尼。1973年7月26日去世。1936年获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38年移居美国。1947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教授。1959年和1960年先后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水力学研究奖和史蒂文...[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美国科学家。1904年5月14日生于瑞士伯尔尼。1973年7月26日去世。1936年获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38年移居美国。1947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教授。1959年和1960年先后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水力学研究奖和史蒂文...[继续阅读]
沟通南海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位于中国台湾岛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这一海域,被若干岛屿分隔成3个主要的海峡:台湾南端与巴坦群岛之间为巴士海峡,平均宽约185公里,一般水深2000~5000米,最深5126米;巴坦群岛-巴布延群岛之...[继续阅读]
荷兰气象学家、物理学家。1817年10月10日生于荷兰克卢廷厄,1890年2月3日卒于荷兰乌得勒支。1844年获得乌德勒支大学博士学位,1845年在该校任教,1867年起任教授。初期研究物理、化学,后研究气象学。1854年创建了荷兰皇家气象研...[继续阅读]
位于太平洋最北端,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之间。海区形状似扇形。北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南部以阿拉斯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和科曼多尔群岛等为界。东西最长约2394公里,南北宽约1596公里。总面积为230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6...[继续阅读]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当代地球科学中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学说。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若干巨大的板块,岩石圈板块沿着塑性软流圈之上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与板块之间或相互分离,或相互汇聚,或相互平移,引起了地...[继续阅读]
水深大致在200~2000米范围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又称陆坡沉积。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是大陆和洋盆之间的过渡地带。陆坡沉积物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它既不同于浅海沉积,又有别于深海沉...[继续阅读]
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也称非饱和带。是大气水和地表水同地下水发生联系并进行水分交换的地带,它是岩土颗粒、水、空气三者同时存在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中植物根系活动层与外界有强烈的水分交换。包气带具有吸收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