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2016-03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图片(共14张) :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宋远桥绪记 吴图南珍藏古谱)


此书为清光绪末年(1908年)吾友张群熙铭所赠,后为许禹生所 知,遂抄写六本分赠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寿、纪子修 各一本。子修先生曰不可再赠他人为要,因此予遂未再抄送他人。其 后有吴君钟霈者,与予有同学之谊,持去此书去抄,将此书中许多字挖 去复还,幸有抄本尚在,原书尚能核对,此亦该书不幸中之幸也。但该 书虽缺数字,未便填补以存其真,只有另列一表,以说明之,较为适宜。 文革时期斯书尚存,但已不能下指,于是由中国书店老技师刘君精心 为之修复,还其本原,经鉴定该书为清初(1644年)抄本,于是数百年 前之旧物,又能可以翻阅矣,快何如之! 因述此书之本末如此。

吴图南记 1983.11.15


《太极功》(节选)


吴图南 著



《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封面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宋远桥绪记所为后代学者不失其 本也自予而上溯始得太极之功者授业于唐于欢子许宣平也至予十四 代也有断者亦有继耳
许先师系江南徽州府歙县人隐城阳山结檐南阳辟谷身长七尺六 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每负薪卖于市中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 日夕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访之不遇题诗望仙桥而回所传太 极之功拳名三十七因三十七势而名之又名长拳者所云滔滔无间也总 名太极拳三十七名目书之于后四正 四隅 云手 弯弓射雁 挥琵 琶 进搬拦 簸箕势 凤凰展翅 雀起尾 单鞭 上提手 倒撵猴 头 搂膝拗步 肘下捶 转身蹬脚 上步栽捶 斜飞势 双鞭 翻 身搬拦 玉女穿梭 七星八步 高探马 单摆莲 上跨虎 九宫步 揽雀尾 山通背 海底珍珠 弹指 摆莲转身 指点捶 双摆莲 金鸡独立 泰山生气 野马分鬃 如封似闭 左右分脚 挂树踢脚 推碾 二起脚 抱虎推山 十字摆莲此通共四十二手四正 四隅 九 宫步七星八步双摆莲在外因自己多坐用的功夫其余三十七数是先师 之所传也此势应一势练成再练一势万不得心急齐用三十七势却无论 何势先何势后只要——将势用成自然三十七势皆化为相继不断也故 谓之长拳脚跐五行怀藏八卦脚之所在为中央之土则可定乾南坤北离 东坎西掤捋挤按四正也採挒肘靠四隅也八字歌


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粘连黏随俱无 疑採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寰中不支离
三十七心会论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猴头为第二之主宰 地心为第三之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 掌指为第二之宾辅 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三十七周身大用论
一要性心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 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断续不能停
三要猴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粗无不到


十六关要论
活泼于腰 灵机于顶 神通于背 流行于气
行之于腿 蹬之于足 运之于掌 足之于指
敛之于髓 达之于神 凝之于耳 息之于鼻
往来于口 纵之于膝 浑噩一身 发之于毛
功用歌
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俞家江南宁国府泾县人太极功名曰先天拳亦曰长拳得唐李道子 所传道子系江南安庆人至宋时与游酢莫逆至明时李道子尝居武当山 南岩宫不火食第啖麦麸数合故又名之曰夫子李也见人不及他语惟云 大造化三字既云唐人何以知之至明时之夫子李即是李道子先师也缘 予上祖游江南泾县俞家方知先天拳亦如予之三十七势太极之别名也 而又知俞家是唐时李道子所传也俞家代代相承之功每岁往拜李道子 庐至宋时尚在也越代不知所往也至明时予同俞莲舟游湖广襄阳府均 州武当山夫子李见之叫曰徒再孙焉往莲舟抬头一看斯人面垢正厚发 不知如何参地味嗅莲舟心怒曰尔言之太过也吾观汝一掌必死尔去罢 夫子李云重再孙我看看你这手莲舟上前掤连捶未依身则起十丈高许 落下未坏折筋骨莲舟曰你总用过功夫不然能扔我者鲜矣夫子李云你 与俞清慧俞一诚认识否莲舟闻之悚然此皆予上祖之名也急跪曰原来 是我之先祖师至也夫子李曰吾在此几十韶光未语今见你诚哉大造化 也授你如此如此莲舟自此不但无敌而后亦得全体大用矣予上祖宋远 桥与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久相往来金陵之境夫 子李先师授俞莲舟秘歌云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 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拨海尽性立命此歌予七人皆知其句后予七人同往 拜武当山夫子李先师不见道经玉虚宫在太和山元高之地见玉虚子张 三丰也此张松溪张翠山师也身长七尺有余美髯如戟寒暑惟一箬笠日 能行千里远自洪武初年至太和山修炼予七人共拜之耳提面命月余后 归自此不绝其往拜玉虚子所传惟张松溪张翠山拳名十三势亦太极之 别名也又名长拳 十三势名目并论说列之于后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进步搬揽捶 如封似闭 抱虎归山 揽雀尾 肘底看捶 倒撵猴 斜飞势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海底珍 山通背 拨山 捶 退步搬揽捶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左右分脚 转身蹬脚 进步栽捶 翻身拨山捶 翻身二起脚 披身踢脚 转身 蹬脚 上步搬揽捶 如封似闭 抱虎归山 斜单鞭 野马分鬃 玉 女穿梭 单鞭 云手 下势 金鸡独立 倒撵猴 斜飞势 提手上 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海底珍 山通背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十字摆莲 搂膝指裆捶 上势揽雀尾 单鞭下势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上势揽雀尾


合太极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 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谓之连动缓则缓随谓 之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 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劲顶气沉丹田中立不倚乍隐乍显左重则 左虚右重则右杳虚实兼到仰高钻坚进之则长退之则促一羽不能加蝇 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 甚广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 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 耋能御众之情快何能为惟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 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 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 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 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 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 而腿而腰总要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 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 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譬如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 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 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 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 趣味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 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也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似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 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 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 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 于缜密矣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 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 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有力 者无气无力者纯刚即得乾行健之理所以气如车轮腰如车轴也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 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留心揆用意得来功夫不显迟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 细留心向推求曲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修若言 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歌兮歌 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卦也进 步退步左顾右盼中以土定五行也合而言之十三势也乃太极拳之别名 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隅也进退顾 盼中定水火木金土也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 斤引入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又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 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程灵洗字玄涤江南徽州府休宁人授业韩拱月太极之功成大用矣 侯景之乱惟歙州保全皆灵洗力也梁元帝授以本郡太守卒谥忠壮至程 珌为绍兴中进士授昌化主簿累官权吏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立朝刚正风 裁凛然进封新安郡侯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珌居家常平粜以济人凡有 利于众者必尽心焉所著有洺水集珌将太极功拳名立一名为小九天虽 珌之遗名小九天书韩传者不敢忘先师之所传也


小九天法势
七星八步 开天门 什锦背 提手 臥虎跳涧 单鞭 射雁 穿梭 白鹤升空 大挡捶 小挡捶 叶里花 猴顶云 揽雀尾 八 方掌 太极者非纯功于易经不能得也以易经一书必须朝夕悟在心内 必须朝夕会在身中超以象外得其寰中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妙若非得 师一点心法之传如何能致使我手之舞之乐在其中矣
用功五志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四性归原歌
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知人之性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 性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 胡境子在扬州自称之名不知姓氏此是宋仲殊之师也仲殊安州人尝游 姑苏台柱上倒书一绝云天长地久任悠悠你既无心我亦休浪迹天涯人 不管春风吹抵酒家楼仲殊所传殷利亨太极拳名曰后天法亦是掤捋挤 按採挒肘靠也然而势法名目不同其功用则一也如一家人分居各有所 为也然而根本非两事也


后天法目
阳肘 阴肘 遮阴肘 肘里枪 肘开花 八方捶 阴五掌 单提 肘 双鞭肘 臥虎肘 云飞肘 研磨肘 山通肘 两膝肘 一膝肘
以上太极功名家名目因予身临其境并得其良友往来相助皆非作 技艺观者人也一家人恐其久而差矣故笔之书以授后人玩索而有得焉 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其余太极功再有别名别目者吾不知之矣待 后人有所遇者记之可也且记无论用何等名目拳法惟太极不能两说也 若太极说有不同断乎不一家也却无论功夫高低上下一家人必无两家 话自上之先师而上溯其根源东方先生再 而溯始孟子当列国纷纷固将立命之功所 谓养吾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欲大成者 则化功也小成者武事也立命之道非气体 之充胡能也由立命以尽性至于穷神达化 自天子至庶人何莫非诚意正心修身始也 书及此后世万不可轻浅传人若谓不传人 当年先师何以传至予家也却无论远近亲 朋自家传者贤也尊先师之命不敢妄传后 辈如传人之时必须想予绪记之心血与先 师之训诲而已






更多同类【太极拳学】......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