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体用全书》(节选)
2016-03

《太极拳体用全书》(节选)图片(共6张) :
《太极拳体用全书》(节选)

(杨澄甫 著)






健侯老先生遗像



少侯大先生遗像



著者澄甫先生遗像


自 序


余幼时,见先大父禄禅公。率诸父及诸从游者。日从事于太极 拳。或单练。或对习。昕夕不辍。心窃疑之。以为是一人敌。项籍 所不屑学者。余他日当学万人敌。稍长先伯父班侯公。命余从之学。 于是向之所疑者。不复能隐。则直陈之。先大夫健侯公怒斥之曰。 恶。是何言。汝大父以此世吾家。若乃欲坠箕裘欤。先大父亟止之 曰。此不能折服孺子也。以手抚余曰。居。吾语汝。吾之习此而教 人者。非以敌人。乃以卫身。非以用世。乃以救国。今之君子。只 知国之弊在贫。而未知国之病在弱也。是故谋国是者。竞筹救贫之 策。未闻有振衰起颓之图。惟其通国皆病夫。谁复胜此重任。积弱 斯贫。贫实原于弱也。考各国之致强。莫不强民为初步。欧美之雄 伟英挺无论矣。即为国侏儒。亦孰非短小而精悍。以吾国人之鸠形 鹄面当之。胜负之决。庸待蓍龟。然则救国之道。自当以救弱为急 务。舍此不图。抑亦末矣。余自幼即以救弱为己任。尝见卖解者。 其精神体魄。固不逊于外人所谓大力士武士道者。余大喜叩其术。 秘不以告。乃知中国自有强身之术。而一弱至此。岂无故哉。嗣闻 豫中陈家沟陈氏有内家拳之名。蹑��往从陈师长兴学。虽不见拒于 门墙之外。然日居月诸。迄未许窥堂奥。忍心耐守。凡十余稔。师 悯余诚。始于月明人静时,举箇中妙谛。以授余。学成来京师。誓 本素志。广授于人。未几。见从吾学者。瘠者肥。羸者腴。而病者 健。乃大喜。顾以一人之所授有限。则如愚公之移山。更以诸若父 叔辈。暨诸从游者。若志在用世。宁鄙视救世之术。而不学乎。余 于是。始恍然于先大父之孳孳斯术。且以世吾家者。盖有在也。遂 欣然请受教。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 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师。乃蒋先 生发唯一之弟子。其术本于自然。而为形不离太极。为式十三。而 运用靡穷。运动身体。而感及心灵。故非习之既久。骤难得其奥妙。 从吾学者。不乏其人。而炉火纯青之候。虽班侯犹未易言也。然就 强身而论。则一日有一日之益。一年有一年之效。孺子知之。其有 以宏吾志。余谨识之不敢忘。自是而后。锲而不舍者。阅二十寒暑。 而先大父。先伯父。及先大夫。先后捐馆。余始则授徒旧都。嗣以 局促一隅。为效偏颇。更南走江淮闽浙间。复嘱陈生微明。以余口 授者。刊为一书。历十余年。而太极拳之风行。自河南北。及于江 左右。甚且粤水之滨。习之者亦大有其人矣。顾陈子之书。仅述单 人练习之程序。且翻阅十数年前之功架。又复不及近日。于此见斯 术之无止境也。今因诸生之请。复继续将体用之全法。编次成集。 基本练法。及推手大捋。——附以最近图影。付诸梨枣。以公于世。 剑法及枪戟刀等。拟为第二集续刻。非敢以术自鸣。窃欲宏先人振 人救世之志云尔。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春广平澄甫杨兆清


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 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 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 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 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 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 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 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 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 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 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 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明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 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 劲而阶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 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 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 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 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 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 拨千斤之句。虽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 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 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 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 论。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 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 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净。 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 (气遍身躯之谓)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形如抟兔之鹄。神如捕 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 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 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 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 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 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沉入骨。神舒 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 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 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十三势歌


十三势来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 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 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 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 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打 手 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 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黏连贴随不丢顶。



更多同类【太极拳学】......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