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 tuō ěr sī tài
阿历克赛·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Алексе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Толстой, 1817—1875)。俄国诗人、剧作家。出身贵族。写有长篇历史小说《谢列勃里亚尼公爵》,历史剧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费多尔》和《沙皇波利斯》,主要反映16—17世纪俄国人民的斗争和生活,美化古代罗斯社会。还写有讽刺沙皇官僚的讽刺诗《波波夫的梦》。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1851年在高加索从军,曾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之战,后写成《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同一时期还创作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1856年试图解放自己领地的农奴,但得不到农民的信任。次年游历西欧,写出短篇小说《卢塞恩》,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及其对艺术的蔑视。后发表中篇小说《哥萨克》,描写贵族青年在哥萨克人中间的生活和感受。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历史事件、家庭关系以及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描绘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观发生激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立场上,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抗议。长篇小说*《复活》,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作了深刻批判。还著有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剧本《活尸》、《教育的果实》等。创作时期长达六十余年,作品深刻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作品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阿列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83—1945)。苏联作家。出身贵族。十月革命前的作品,主要写俄国贵族地主的破产和没落。革命后侨居国外,1923年回国。代表作长篇小说三部曲《苦难的历程》(《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描写十月革命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过程;长篇小说《彼得一世》和剧本《伊凡雷帝》均取材于历史。还写有歌颂察里津保卫战的长篇小说《粮食》(一译《保卫察里津》)。卫国战争时期写有许多政论和短篇小说,鼓舞人民同法西斯德国进行斗争。还写有科学幻想小说和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