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正文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    dèng xiǎo píng lǐ lùn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这个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可视作这一理论探索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这一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这一理论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它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指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指出中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的基本国情;(4)关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提出了“三步走”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6)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关于实行对外开放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成果,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8)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9)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应使民主化与法制化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0)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指出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2)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3)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4)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15)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指明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道路;(16)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上述这些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全党全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将指导党和人民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使自身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参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扫描版:「邓小平理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76页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