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
军名。北宋大观中置,治遵义(今贵州遵义市西南,一说在绥阳附近)。宣和时废为砦,南宋开禧时复升为军,嘉定时又废。
府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播州宣慰司置。属四川。治遵义(今市)。辖境相当今贵州遵义、桐梓、绥阳、仁怀、正安、赤水、习水等市县地。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贵州。1913年废。
市名。在贵州省北部、渝黔铁路线上。辖红花岗区及赤水、仁怀二市和遵义、绥阳、桐梓、习水、凤冈、正安、余庆、湄潭八县和道真、务川二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明、清为遵义府治。1949年析遵义县城区设市。为黔北重镇、贵州省第二大工业城市。人口662万(市区46万,1996年)。有机电、冶金、化肥、建材、卷烟、纺织等工业。1935年1月,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建有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有桃溪寺、湘山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县名。在贵州省遵义市郊、乌江支流湘江流域,渝黔铁路纵贯。县人民政府驻南白镇。汉置鄨县,南朝梁废。唐改置遵义县。宋置遵义军,明为遵义军民府,清改遵义府,1913年废府为县。农产有稻、玉米、油菜籽、烟草、茶叶、苎麻、油桐、柞蚕丝等,并产银耳、杜仲。工业有卷烟、电力、化肥、机械、酿酒。特产“鸭溪窖酒”。名胜古迹有娄山关、禹门山、海龙囤、杨粲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