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 ǒu tù
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古代文献多以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现一般不区分,而将有声无物者,称为干呕
详细解释
谓恶心而吐出胃中容物。
《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歷 大头痛 、 小头痛 之山, 赤土 、 身热 之阪,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驴畜尽然。”《隋书·隐逸传·李士谦》:“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杜慎卿 勉强吃了一块板鸭,登时就呕吐起来。” 韦君宜 《忆西榆林》:“乍开始打鱼,人们也受不了这湖上的风浪和冰凉的湖水,有的一上船就呕吐。”
近反义词
近义词 | 吐逆 |
反义词 | 吮吸 |
国语辞典
注音 ㄡˇ ㄊㄨˋ 拼音 ǒu tù胃壁收縮異常,食物逆出口外,稱為「嘔吐」。多由胃病、中毒或精神作用而起。
参见: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