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教育大事 > 列表
中国教育大事 共有 1944 个词条内容

稷下学宫

    田齐所创设的稷下学宫,是同中国封建社会同时出现的,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惟一的官办高等学府。齐桓公首霸诸侯,田代姜齐后,齐国更为强大,是国土方圆二千里的“四塞之国”,曾与秦并称二强。田齐时代的齐国,史载:农业之富...[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战国中后期,商鞅、韩非倡行并在秦国实施法制教育,其特点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韩非对法制教育的概括,而其首倡者乃是商鞅。商鞅认为讲授私学之人与私学教育之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统一思想所采取的一项教育政策。秦自商鞅开始行法家政治,“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韩非子·和氏》)李斯为相时,进一步加强法制,把...[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书同文,行同伦

    这是秦朝实行大一统所推行共同文字、规范统一的社会伦理和行为习惯的文化教育政策。西周的文字称大篆或籀文,笔画繁多,书写不便。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颇不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种文字混乱状况严重阻碍了统...[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黄老政治下的文教政策

    秦代实行严刑酷法,导致迅速灭亡,也使继后的西汉统治者引以为戒。《汉书·高祖纪》载,公元前206年,刘邦率汉军进入秦都咸阳,召集诸县士绅,指出:“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所抨击的正是秦颁《挟书律》、取缔民...[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汉武帝时,经济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出现了景帝平息七国之乱以后的统一局面。为进一步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需要建立一个最适应于为其服务...[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养士与教育

    士,是春秋时期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的规律,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从列国兴衰中逐渐认识的。养士最早的是齐国。公元前613年,齐懿公为了争取王位,“骤施于国,而多聚士,尽其家,贷于公,有司以继之”...[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官方经学的建立

    官学自汉代开始设立,经学教育也始于汉代,官方经学由此而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统治者便用经学治世,学校育才、朝廷取士也都以经学为重要标准和基本内容,经学与古代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汉代的“今...[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儒佛道三教并立

    儒、佛、道并称“三教”,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儒、道二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产物;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东汉初年传入我国。从魏晋开始三教并立,历经隋唐、五代十国,直至宋代又形成了“主以儒学,辅以佛道”的...[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

理学支配下的教育政策

    宋代周敦颐首先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的理论,把佛、道二教的禁欲主义和服从封建纲常的教条结合起来,此成为理学的开端。之后,经过张载、程颢、程颐的发展,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南宋朱熹则从理论上加以总结,集其大成,完成了我...[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