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秦汉时期先后名为义渠县和郁郅县;唐宋时又名为弘化县、安化县和顺化县;明清时恢复为安化县;民国初年改为庆阳县;2002年撤地建市时易名为庆城县,历史上曾是州、府所在地。地处东经107°16′32″...[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庆城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秦汉时期先后名为义渠县和郁郅县;唐宋时又名为弘化县、安化县和顺化县;明清时恢复为安化县;民国初年改为庆阳县;2002年撤地建市时易名为庆城县,历史上曾是州、府所在地。地处东经107°16′32″...[继续阅读]
庆城县是周祖农耕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历史悠久,教育活动源远流长。远古时代,这里就开始了启蒙教育活动,但那时的教育制度及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备,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教育活动都是口耳相传的极原始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这种极原始...[继续阅读]
西汉时期,北地郡署始设马岭,统管附近的郁郅、归德、马岭3县。今天,庆阳县属地即成了当时北地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是汉武帝时制定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兴太学以养士”的教育制度,促进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阅读]
隋朝统一中国后,特设“国子监”以掌管教育并创立科举取士制度,因隋朝统治时间短暂,中国科举取士制度的发展、完善和全面实施则是在唐朝完成的。它对中华民族积极接受教育是一种激励和促进。唐朝的地方学制设府州学和县学...[继续阅读]
明代学校分为中央设立和地方设立两类,中央设立的学校隶属国子监管辖,各府、州、县所设的学校全部名为儒学,其下再设社学。儒学一般和文庙设在一起,是生员进行学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所,也是生员入学就读进身仕途的必由之...[继续阅读]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对清末的教育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主要内容是:①学堂名称一律改为学校。②初等小学允许男女同校。③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加重手工科,三年级以上设珠算。...[继续阅读]
1949年10月,甘肃省转发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中等学校改革的指示》,提出根据可能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地改造旧教育,使之适应人民的利益与建设新中国的需要。因为庆阳县大部分地方属于老解放区,加之中等学校只有庆阳县立初级中...[继续阅读]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教育制度出现了急剧变化,一方面在实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口号下,出现了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农)半读学校两种教育制度并存的情况。全日制学校由国家主办,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半工(农)半读学校由...[继续阅读]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普遍展开,首先是中学先后停课,学生开始组织大串联,接着在揪“走资派”的名义下,学校开始了夺权运动,全县中小学部分校长权力被夺,许多教师被打成“黑帮”而遭到批斗,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全县...[继续阅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教育制度进行初步调整。就在当年,对全县各类学校从规模布局上进行了一次整顿。城关小学、肖金小学...[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