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天”主宰万物

    中华哲学的起源,要追溯到在中华大地生活的先祖们开始产生思想,对天地万物和生产生活产生思考的时期。公元前约21世纪—公元前约16世纪,在中华大地生活的先祖们由原始部落转入部落联盟时期,进入到了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朝...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二节 《易经》

    《易经》原指《连山易》 《归藏易》 《周易》这三部书,因前两部均已失传,现在多将《周易》直接称为《易经》 (下文提到的《易经》均指《周易》 )。相传《易经》为周文王姬昌所作。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易经》的基本知识。...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三节 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也称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周公生平先后达成了辅助武王灭商、辅佐成王治国、平定三监之乱、东征开疆拓土、主持营建成周等诸多成就,笔者在此不作赘述。在思想...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一节 道

    老子提出了 “道”这个概念,并将 “道”作为其思想的核心。“道”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老子说它恍惚幽深、无形无体、变动不居、既看不见又说不清。但笔者为作此书,不得不勉强做一解释,希望读者朋友从以下方面...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二节 无为

    老子所说的 “无为” 并不是消极主义的不作为。正所谓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里也体现出无为与有为是对立统一的) ,这就是说 “道” 恒久的无为从而达到无所不为。也就是说,“道” 通过无为这种方式来达到无所不为 (即有为...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三节 上善若水

    老子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也就是说,老子十分崇尚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 (三种行为准则)。而老子所谓的这三宝又同时蕴含在他所说的 “上善若水” 之中。首先,我们来了解慈。慈...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四节 婴儿

    前面我们提到,“道”是宇宙的本体,也是人最深层次的本心、本性。老子认为,人在与外界接触时,会被各种感官所触发的欲望蒙蔽双眼、迷惑内心,距离自己最深层次的本心 (即 “道” )越来越远。对此,他提倡了 “婴儿” 这一概念...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五节 附《管子》

    《管子》成书于东周至秦汉时期,是众多作者托名管子(管子,也称管仲,大约生于公元前723年、卒于公元前645年,曾给齐桓公做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所著的文集汇编。(笔者看来,古代以人物命名的典籍,有时该人就是作者,有时...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一节 正名

    孔子说: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 ( 《论语·微子》 )就是说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追求变革了。在孔子看来,他所生活的时代已经“天下失道” “礼崩乐坏”了,这便是他追求变革的原因。孔子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态使社会发展回到...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

第二节 仁

    在追寻恢复礼乐制度的过程中,孔子提出了 “仁”这一概念,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的思想主张无不体现着“仁”的思想,这在本章后几节中均有体现)。“仁” 是什么呢?《论语》中有很多孔子关于 “仁” 的言论。“孝弟也者...查看详细 >>

标签:中华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