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性迷路反射是患者头在空间位置变化引起的,是脑干水平的反射。出生后四个月以前呈阳性反应为正常,四个月后应随着神经反射发育的进展而被抑制。其临床特征为:患者仰卧位时,全身伸肌张力增高,脊柱伸展,头后仰,肩关节后撤...[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紧张性迷路反射是患者头在空间位置变化引起的,是脑干水平的反射。出生后四个月以前呈阳性反应为正常,四个月后应随着神经反射发育的进展而被抑制。其临床特征为:患者仰卧位时,全身伸肌张力增高,脊柱伸展,头后仰,肩关节后撤...[继续阅读]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脑干水平的反射,通过颈部肌肉和关节的屈伸而引出的。当颈部伸展时(仰头)上肢伸肌张力增高,下肢屈肌张力增高;颈部屈曲时(低头)下肢伸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图2-14)。正常发育时,该反射应在出生...[继续阅读]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脑干水平的反射,通过颈部肌肉和关节的牵张而引出的。当头部旋转时,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头后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屈肌张力增高(图2-17)。正常发育时,该反射应在出生6个月以后消失...[继续阅读]
阳性支持反射是足趾的末端及其内侧拇趾、小趾的皮肤等部位受到刺激时,引起骨间肌伸张,刺激本体感受器,导致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偏瘫患者常因站立,足趾与地面接触受压而出现阳性反应。该反射是小儿出生后3~8个月出现阳性反...[继续阅读]
交叉性伸展反射是脊髓水平的反射,2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阳性反应为正常,2个月以后的婴儿应随着神经反射的发育而被抑制。Bobath等曾发表过通过动物实验对交叉性伸展反射进行描述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对动物的一侧下肢施以伴有疼...[继续阅读]
抓握反射是由于手掌和手指掌侧的触觉、本体感觉受到刺激而引起手指屈曲、内收的抓握动作。此反射是正常婴儿出生时出现,随着随意抓握动作的发育而消失,偏瘫患者如因原始反射失抑制状态而被释放时,将会出现如下表现:(1)患者...[继续阅读]
平衡反应是脑皮质水平的反应,由仰卧位俯卧位倾斜反应、膝手位平衡反应、坐位平衡反应、跪位平衡反应和迈步反应所组成。一般分别于小儿出生后6个月、8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时出现并伴随一生。如平衡功能不出现或遭...[继续阅读]
感觉的分类方法较多,一般可分为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两大类,其中躯体感觉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很大。在康复治疗中分为浅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包括关节觉、振动觉、深部压觉及深部痛觉)、复合感觉(包括...[继续阅读]
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偏瘫急性期康复治疗所设计的仰卧位、患侧在上方与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姿势,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继续阅读]
目的:预防髋关节屈曲挛缩。方法:(1)治疗者一手将健侧下肢充分屈曲,以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压患侧膝关节,使髋关节充分伸展(图3-4)。 (2)治疗者一手固定健侧下肢维持伸展位,另一手保持患肢膝关节伸展,同时用肩部上扛动作完成...[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