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细胞,仍能分裂增殖,但吞噬能力极弱。单核细胞在血液中3—4天后即进入肝、脾、淋巴结和浆膜腔等部位,并转变为巨噬细胞。在转变为巨噬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其中的溶菌酶等含量也增多...[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细胞,仍能分裂增殖,但吞噬能力极弱。单核细胞在血液中3—4天后即进入肝、脾、淋巴结和浆膜腔等部位,并转变为巨噬细胞。在转变为巨噬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其中的溶菌酶等含量也增多...[继续阅读]
淋巴细胞也称为免疫细胞。近十几年来发现,形态相似的淋巴细胞在功能上是有差别的,根据它们发育的部位、表面特点及功能的不同,至少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类。骨髓中生成的原始淋巴细胞,有一部分迁移到胸腺中并在...[继续阅读]
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因而不是具有完整结构的细胞。形状常不规则,直径约2—4微米,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10—30万个。正常人因外伤造成小血管破裂出血后可自然止血,与血小板的功能有密切关系。首先,创伤出...[继续阅读]
当血液流出血管外数分钟后,其中逐渐出现许多粘性丝状的纤维蛋白,越来越多,并重叠交错形成一个海绵状网,把血细胞网罗在里面,使原来液体的血液变成了半固体的血液块,即发生了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血液中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结...[继续阅读]
临床上进行血液生物化学检验时,有时要全血,有时需要血浆,有时需要血清。它们有何不同?怎么才能得到?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都包括在内的血液(即血细胞与血浆全部)。血浆是从人体抽出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即在没有发生凝固...[继续阅读]
渗透压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特性。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总数。血浆中全部溶质形成的渗透压为310毫渗单位,相应于标准状况下7个大气压或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几乎都是由血浆中溶解的晶体物质形成的,血浆中的晶体...[继续阅读]
正常人的血浆是近乎中性的弱碱性液体,pH值变化于7.35—7.45。虽然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经常有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但pH值却相对稳定,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动。例如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和CO2进入血液,血浆的pH可稍...[继续阅读]
不论什么原因引起急性大量失血时,输血常常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但不是任何人之间均可进行相互输血的,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血型,必须血型相合才可以输血,否则,输入的红细胞会凝集在一起,从而堵塞血管和引起血管内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