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承淡安 > 列表
承淡安 共有 2456 个词条内容

六、刺针之感通作用

    当针刺入身体肌肉中,如电气之感传,发生一种电掣样之刺激,向他处放散;亦有始终如酸如痛、如胀如麻者,此随部位而异,或随人而异,统称之为针之感通作用。以前针家谓之针下得气,或以针行气。其感通之范围不一,有仅发生于其一部...[继续阅读]

承淡安

七、刺针前之准备与注意

    在临床施术前,应将术者之手掌、手指与诊察用具进行严格消毒。诊病时,审明症状,以定治疗之方针,确定应取之穴位,次就手术室,使患者或卧或坐,端正其适当之体位,于应针部位充分消毒,乃取已经消毒之针具,择定适当之针,进行针治。...[继续阅读]

承淡安

八、刺针时之消毒

    施行针治之前,医者两手与应刺之部位,皆用75%酒精消毒。针则应煮沸10分钟,取起用消毒纱布擦干后应用。凡经煮沸消毒之钢针,其针柄与针体结合部分,水汽未干,易生锈蚀,故每日针治时间过后,必将钢针在炭火上烤干保存。如属不锈钢...[继续阅读]

承淡安

九、刺针时医者与患者之体位

    将为针治之先,医者与患者需有一定之体位。如患者之体位不正,则按取骨骼、肌肉亦不正确,神经径路之索取亦不可能,欲求穴位之准确,亦不可能。医者之体位不正,而草率施术,往往因为偏侧,难于进针,或者发生屈针。故针治时之体位...[继续阅读]

承淡安

十、进针程序

    进针之时,其先决条件为消毒,于前文“刺针时之准备”已详言之。刺针之实施程序有三:1.爪切医者进针,必先在穴位上按摩,或在骨隙,或在腱侧,或在肌肉间,寻取进针点。穴位既确,以爪掐一横纹或十字纹,即以爪甲掐定,用针于纹之中心...[继续阅读]

承淡安

十一、进针后之手技

    进针后,即做主要之捻运手法。手法古今不同,就古法言,目的为补泻;以新理论言,则为抑制与兴奋。如何谓之补,如何谓之泻,古今各家所说不一致。至元明时,手法名目更多,但皆属粗针浅刺,今之细针,不能效仿其法。故本编对于以前之针...[继续阅读]

承淡安

十二、一般应用之新针法

    1.单刺术单刺术系刺达肌层间,立即将针拔出,是属于极轻微之刺激。此法应用于小儿及无受针经验,或身体极度衰弱者。2.旋捻术旋捻术在针刺入中或刺入后,或拔出之际,右手之拇、食指,将针左右捻旋之一种稍强刺激之手法,适用于抑制...[继续阅读]

承淡安

十三、出针之手技

    古法出针有补泻二法之区别:泻则摇大其孔,补则疾闭其孔。今则不复分别,不论何种手法,出针时,必须将针做轻缓之捻动,徐徐退出,而在针孔处以消毒棉花盖上,略揉数转。绝对不许将针一抽而出,否则有遗感觉之发生,或血液随之而出。...[继续阅读]

承淡安

十四、晕针之处置

    神经质、腺病质之患者或身体衰弱者,在下针时,往往因神经受刺激而起剧烈反射,发生急性脑贫血,名曰晕针(休克),危险殊甚;尤以腺病质之患者,发生晕针更严重。故下针前后,应予特别注意,前文“刺针前之准备与注意”中,已经详述。...[继续阅读]

承淡安

十五、出针困难之处置

    施行针治时,每有发生出针困难之事。其理由不外三点:一为体位移动,致针丝屈曲;二为针身有伤蚀痕,肌纤维嵌入伤痕中;三为运动神经突然兴奋,引起肌肉痉挛,吸住针身。欲解决出针困难,必先分别其原因,再予以适宜之处置。若不明其...[继续阅读]

承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