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虽遍地皆有,而以蕲县产者最良,以其得土之宜,叶厚而绒毛多,性质浓厚,功力最大,称为蕲艾。于五月中采其艾而晒之,充分干燥,于石臼中反复筛捣,去其粗杂尘屑,存其灰白色之纤维如棉花者用之,称为艾绒,亦称熟绒。为灸之无上妙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艾虽遍地皆有,而以蕲县产者最良,以其得土之宜,叶厚而绒毛多,性质浓厚,功力最大,称为蕲艾。于五月中采其艾而晒之,充分干燥,于石臼中反复筛捣,去其粗杂尘屑,存其灰白色之纤维如棉花者用之,称为艾绒,亦称熟绒。为灸之无上妙品...[继续阅读]
艾绒易吸收空中湿气,艾绒过湿则灸时不易着火而痛增,故艾绒应置于干燥箱中而密盖之,于风和日丽时取出晒之二三时,晒过复密盖之。日常施用者,取出一部分,置于紧密之小匣中,用完再取,则大部分不致受潮。...[继续阅读]
日本东京针灸学院院长坂本贡曰:“在人体予以温热之刺激,其最适宜之燃料,莫如艾叶,因其有种种特长。兹就施灸言之,艾叶燃烧将终,在瞬息间,艾之温度直入深部,感觉上似有物质直刺之状,且发生畅快之感觉。若试以燃热之火箸或烟...[继续阅读]
艾炷大小,稽之书册,各从灸之部分而定,头部肢末宜小,胸腹背部宜大。小者如雀粪、如麦粒,大者如箸头、如枣核。《明堂下经》云“凡灸炷欲下广三分,若不三分则火气不达,病不能愈”,是用较大之艾炷。《明堂上经》则曰:艾炷以小...[继续阅读]
燃烧艾炷一枚,谓之一壮。凡灸,少则三壮,多则至数百壮,如《千金》有灸至三百壮者。《扁鹊灸法》有三五百壮至千壮者,未免用火太过。吾人施灸,固宜遵循古人遗规,然气候有变迁,人体有偏胜,体格有大小强弱,疾病有轻重久新,既有不...[继续阅读]
灸术原属温热性刺激疗法,病有轻重,体有强弱,则治疗时所予之刺激,当分强弱,以适应其症状,此炷之所以分大小与壮数之多寡也。大体标准,刺激可分强、中、弱三种。1.强刺激之标准其艾炷如绿豆大,捻为硬丸,自十二壮至十五壮。2.中...[继续阅读]
以艾灼肉体,为达疗病或防病之目的,是谓灸法。后人以其灼肤伤肌,痛苦难堪,改变其法,下衬姜、蒜、附子、盐、泥,以冀减少痛楚,名曰隔姜灸法或隔蒜灸法。所以灸法在中国有五六种之多,即隔姜灸、隔蒜灸、附子灸、麦饼灸、盐灸、...[继续阅读]
直接灸术,于皮肤必呈火伤现象,是谓灸术现象。但火伤现象,因灸法轻重之不同,其所呈现象亦有不同:轻度之施灸,其局部发现赤晕,且感热痛,停灸后其赤晕渐消失,经数小时后,留一黄色之瘢痕。如稍强之灸,则表皮浮起,成一水泡,经数日...[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