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经典医籍 > 列表
经典医籍 共有 97 个词条内容

4. 北宋时的注本

    北宋时期的《难经》注本主要有以下三家:嘉祐七年(1062)丁德用《补注难经》5卷。治平四年(1067)虞庶《注难经》5卷(以上二书均见《郡斋读书后志》、《文献通考》等书目)。元符中(1098——1100)杨康侯《注难经》,但卷数不详(参见《难...[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5. 北宋时的音释本

    在《难经集注》的校注者姓名中还有“石友谅”一家,“十家补注”本题作:“东京道人石友谅音释”。石氏生平不详,但从其别号“东京道人”来看(“东京”系指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市],南宋以后迁都临安,已无“东京”之称),其音释...[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1. “十家补注”本的出处

    北宋以前的《难经》校注著作虽不止上述九家,但《难经十家补注》一书却正是在此九家著作的基础上汇集整理而成的。此书名首见于日本亡名氏《难经俗解抄》一书卷首,后经丹波元胤《医籍考》转引,其原文如下:“所谓十家,并(秦...[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2. 有关年代问题

    以上十家撰注者中,只有王九思、王鼎象和石友谅三人在文献中未载为何时人,因而后代学者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三人均为北宋时人,如日本丹波元简在《重刊难经集注》的序中认为:“王九思,王鼎象,石友谅虽他书无所见”,但由于其...[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3. 著者的考察

    根据以下的佐证可以认为:王九思为明代人或主张“十家补注”本为明代著作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是:(1)从著作体例来看,“十家补注”本的撰注工作可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即:撰、注、演、校正、音释。列表如下(见表六)。通过表六...[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1. 通行本《难经集注》

    共5卷,原名是《王翰林集注八十一难经》(该书各卷首页所题)。此书书名虽冠以“王翰林(惟一)”,而书中的虞、杨(康候)二家注文均在王惟一之后数十年之久,足证此书最后辑成者并非王氏,而应是北宋以后人。在此书卷首的撰人项中所...[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2. 纪天锡《集注难经》

    亦为5卷,金·纪天锡撰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见《金史》卷131本传,但《千顷堂书目》作大定七年)。又名《难经集注》(见王圻氏《续经籍考》),《纪天锡注难经》(见《补三史艺文志》)及《难经注解》(见《万卷堂书目》作3卷)。据此书卷...[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注本">(五) 李注本

    除上述的《难经》宋代注本外,在北宋、南宋及金朝还有其他若干注本,但大都失传。现存尚有南宋咸淳五年(1269)李《难经句解》8卷(又名《难经图解》,《新刊晞范句解八十一难》),现已收入日本影印的《难经古注集成》中(198...[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六) 元代以后的注本与传本

    在元代注本中,对于后世影响较大、刊本较多的是至正二十一年(1361)元·滑寿《难经本义》2卷。此书系纂集古注而成。自元代以后不仅有多种复刻本(此书现存最早为万历十八年刊蓝印本,上海图书馆藏。其次有《医统正脉》本等),而且...[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

1. 先秦传本

    《神农本草经》在先秦时代传本已有多种,其中包括:《子仪(义)本草经》1卷(见郑默《中经簿》佚文),《神农黄帝食禁(“禁”一作“药”)》7卷(见《汉书·艺文志》)。另外在《吴普本草》中也曾引录过两种《神农(本草经)》早期传本的...[继续阅读]

经典医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