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之为“正经”。1.十二经脉的命名十二经脉的名称是古人根据阴阳消长所衍化的......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二、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表明了它们与十二经的不同,奇经八脉不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但......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三、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十二经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走于阳经,阳经别走于阴经。任脉之络......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四、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五、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其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六、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即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为依据而划分的。故《素问·皮部论》指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考......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七、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联系作用人体由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构成的,它们虽然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又共同组成了有机的整体活动。而使人体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之间相互联系,保持协调统一,主要是依赖经络......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路线】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背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循行路线】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旁迎香穴,夹鼻上行,至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目内眦,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经下颌角上行过耳前,沿发际,到额前神庭穴。......查看详细>>

标签:经络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