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汉墓中,出土医药卫生文物最多是当属西汉南越王墓,墓主为西汉前期第二代南越王赵眛[40],1983年发现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这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随墓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岭南汉墓中,出土医药卫生文物最多是当属西汉南越王墓,墓主为西汉前期第二代南越王赵眛[40],1983年发现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这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随墓出...[继续阅读]
三国时期,岭南偏安一域,医药尚未发达,当地疾病严重。《三国志》记载孙权派兵征海南岛,“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全)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继续阅读]
吴时对岭南的认识大为增多。继承杨孚《异物志》的传统,万震著有《南州异物志》,沈莹著有《临海异物志》、薛莹著有《荆扬已南异物志》。另有陈祈畅《异物志》、曹叔雅《异物志》(年代不详),可能也是这一时期的著作。近人缪...[继续阅读]
[1]韩非.韩非子[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325.[2]孟轲.孟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07-108.[3]张华.博物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5]佚名.尚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6]墨翟.墨子[M]...[继续阅读]
(一)晋唐五代岭南地区建置沿革晋王朝统一三国后,岭南也归于中央王朝,并沿吴制设广州和交州(粤北部分地区属荆州)。后来交、广二州又进一步划分为交州、广州和越州,郡的数目也增加到数十个。晋代又在交州、广州、越州等州之...[继续阅读]
(一)瘴疠环境与巫医风俗两晋到唐五代,大量中原人士来到岭南。由于地理气候迥然不同,生活习俗差异明显,人们常因不适应环境而患病,有的还是此前缺少认识的新疾病。史料对当时岭南地区疾病流行、缺医少药的状况有不少记载。...[继续阅读]
晋唐时期,流寓岭南的医家对地方医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像葛洪、支法存等,也应纳入岭南医家的研究范围。(一)葛洪及其成就1.生平简介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原籍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代著名的医学家、道家。有关葛洪生平...[继续阅读]
道教注重养生服食,与葛洪相关的晋代岭南道教人士如鲍靓、黄野人等也都涉猎医学。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浙东信奉五斗米道的岛民在孙恩领导下起义。不久,孙恩战死,卢循继起领导部众,为晋将刘裕所败,于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八...[继续阅读]
医药知识传入有利于岭南文明发展,反过来,岭南的气候环境及特殊病种,又是对当时医学界提出的新课题。围绕岭南常见疾病的研究,丰富了传统医学理论,成为隋唐时代医学发展的特点之一。(一)岭南方类著作的出现唐代医药学家,南行...[继续阅读]
晋唐时期的重要医学著作中均谈及了岭南常见病的发病特点和治法。尤其隋唐时期医学理论进一步成熟,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和唐王焘的《外台秘要》均有不少篇幅专门论述。此...[继续阅读]